满江红(其三)暮春

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

便过眼、等闲输了,三分之一。

昼永暖翻红杏雨,风晴扶起垂杨力。

更天涯、芳草最关情,烘残日。湘浦岸,南塘驿。

恨不尽,愁如积。算年年孤负,对他寒食。

便恁归来能几许,风流已自非畴昔。

凭画栏、一线数飞鸿,沈空碧。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翻译

令人愤恨的是东君,他悄无声息地让春天来了又去。
转眼间,春天就过去了大半,轻易地流逝了三分之一。
白天漫长,红杏花在雨中盛开,微风吹拂下,垂柳重新挺立。
遥远的地方,芳草最能触动离别之情,夕阳烘烤着大地,湘浦岸边,南塘驿站。
遗憾之情难以穷尽,愁绪堆积如山。每年的寒食节,我都在辜负它的美好。
即使回来又能有多少时光?往日的风流韵事已经不再。
倚靠画栏,望着天边掠过的雁群,深沉的碧空让人思绪飘渺。

注释

东君:古代神话中的春神。
等闲:轻易,随便。
红杏雨:形容春雨中开放的红杏花。
天涯:极远的地方。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或后一天,禁烟火以祭祖。
风流:指美好的人或事,这里指过去的美好时光。
飞鸿:飞翔的大雁。
沈空碧:形容天空深邃碧蓝。

鉴赏

这首《满江红·其三·暮春》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对春天消逝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词人责怪春神东君让春光悄然离去,不留痕迹,暗示了对春光不再的惋惜。"便过眼、等闲输了,三分之一",进一步强调春光流逝之快,仿佛不经意间已过去了一大半。

"昼永暖翻红杏雨,风晴扶起垂杨力",通过描绘春雨滋润红杏,晴天中垂杨恢复生机的场景,展现了春回大地的景象,但同时也暗含着春光将逝的无奈。"更天涯、芳草最关情,烘残日",词人将视线投向远方,感叹天涯芳草也难挽春归,夕阳西下,更添离别之情。

下半阙转向个人情感抒发,"湘浦岸,南塘驿",借地名表达词人对远方的思念和离愁,"恨不尽,愁如积"直抒胸臆,愁绪深重。"算年年孤负,对他寒食",词人遗憾自己年年辜负了春天的美好,特别是在寒食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更显孤独。

"便恁归来能几许,风流已自非畴昔",词人感叹即使回到过去,也无法找回往昔的风流岁月。最后以"凭画栏、一线数飞鸿,沈空碧"收尾,词人倚靠栏杆,遥望天空,只见孤雁掠过,一片空寂,寓言自己内心的落寞与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暮春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词人的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六)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七)和傅岩叟香月韵

半山佳句,最好是、吹香隔屋。

又还怪、冰霜侧畔,蜂儿成簇。

更把香来薰了月,却教影去斜侵竹。

似神清、骨冷住西湖,何由俗。根老大,穿坤轴。

枝夭袅,蟠龙斛。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

一再人来风味恶,两三杯后花缘熟。

记五更、联句失弥明,龙衔烛。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二)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一)

宿酒醒时,算只有、清愁而已。

人正在、青涂堂上,月华如洗。

纸帐梅花归梦觉,莼羹鲈鲙秋风起。

问人生、得意几何时,吾归矣。君若问,相思事。

料长在,歌声里。这情怀只是,中年如此。

明月何妨千里隔,顾君与我何如耳。

向尊前、重约几时来,江山美。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