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无相和尚归乡

同名同号同桑梓,同住江湖亡彼此。

有时同上孤峰巅,有时同下沧溟底。

苦同忧,乐同喜,金博金兮水洗水。

有时捩转铁面皮,心口全然不相似。

你若住兮我即行,你若行兮我即止。

白日青天轰怒雷,平地无风波浪起。

非不非,是不是,西川大随,桐城投子。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们同根同源在故乡,一同漂泊江湖难相忘。
有时共登高峰顶,有时同游深海旁。
悲苦共享,快乐同享,金子般的心与水洗净的身。
有时笑容如铁面,内心世界却截然不同。
你若停留我便驻足,你若前行我便跟随。
晴空霹雳惊雷响,平静地面却掀起狂澜。
是非之间难以明辨,似是而非,西川大随,桐城投子之谜。

注释

同名同号:指有相同的名字和身份象征。
同桑梓:来自同一个故乡。
亡彼此:彼此难以分离。
孤峰巅:孤独的山峰顶端。
沧溟底:深不可测的大海底部。
苦同忧:共同经历苦难。
乐同喜:共享欢乐。
金博金:比喻深厚的感情。
水洗水:如同清水洗涤。
捩转:转变。
铁面皮:形容表情严肃。
你若住:如果你停留。
我即行:我就跟随你行动。
白日青天:晴朗的白天。
轰怒雷:雷声震怒。
平地无风波:原本平静的地方。
浪起:突然起波澜。
非不非:不是不是。
是不是:模棱两可。
西川大随:西川之地的随风摇摆。
桐城投子:桐城禅宗的典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范所作的《送无相和尚归乡》,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无相和尚的深情厚谊和离别之际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同名同号同桑梓”描绘了两人共同的出身和故乡情结,强调了深厚的友谊基础。接着,“同住江湖亡彼此”展现了他们一同漂泊江湖的经历,生死与共的情感。

诗人运用“孤峰巅”、“沧溟底”象征着他们共同经历的艰难险阻和精神追求,而“苦同忧,乐同喜,金博金兮水洗水”则进一步深化了他们的患难与共之情。然而,即使关系如此紧密,他们也有时会有分歧,“有时捩转铁面皮,心口全然不相似”,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友情的微妙。

“你若住兮我即行,你若行兮我即止”表达了诗人对无相和尚离去后自己的生活状态,无论对方在何处,自己都会随之调整。最后两句“白日青天轰怒雷,平地无风波浪起”寓言般地描述了离别带来的震撼,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与无相和尚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离别的不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16)

释师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讷堂和尚住秀之天宁

苏州有,常州有。真个有,未尝有。

贱时倾国不可换,贵则陪钱挜一㪷。

伸一手,缩一手,日月奔忙,山河倒走。

济北瞎驴退三步,跛脚云门大张口。

阿呵呵,只今此话大行,何待三十年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送侄昭上人归乡

昭昭灵灵是何物,非物非心亦非佛。

五湖云衲竞头参,空把光阴恣埋没。

我游江湖三十有四年,饱饭之馀,一味闲打眠。

子今迢迢苦寻讨,不知寻讨何慕焉。

问吾道,今年大熟收成早。

问吾禅,秋林噪晚声喧喧。

抖擞屎肠都说了,莫将一字归去容易空流传。

斯言写就相违别,目断家山云叠叠。

我亦欲归归不得,千里万里一条铁。

形式: 古风

送赵龙图归四明

昔年曾约归四明,掇钵共饭莆菜羹。

东园蔬荠几衰长,望之何以辜斯盟。

铿铿小节何足拘,大名当振声谹谹。

旌旗不动剿胡种,屈伸一臂逾长城。

淮甸既肃四海肃,丰功盛德应难名。

了知八珍与藜苋,清闲富贵但等平。

我罹劫火固无闷,公视昼锦不以荣。

七佛承承竟何据,六祖忉忉空碗鸣。

君不见刹竿头上铁龙头,鸿毛至重山岳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率庵和尚住云居

东湖水深蟠老龙,晨昏出没无定踪。

开口合口喷香雾,举足下足生阴风。

而今改宅云居去,威风万窍声号怒。

谓言不是抉珠人,未应轻踏瓯峰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