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侄昭上人归乡

昭昭灵灵是何物,非物非心亦非佛。

五湖云衲竞头参,空把光阴恣埋没。

我游江湖三十有四年,饱饭之馀,一味闲打眠。

子今迢迢苦寻讨,不知寻讨何慕焉。

问吾道,今年大熟收成早。

问吾禅,秋林噪晚声喧喧。

抖擞屎肠都说了,莫将一字归去容易空流传。

斯言写就相违别,目断家山云叠叠。

我亦欲归归不得,千里万里一条铁。

形式: 古风

翻译

那光明灵明的是什么?既非物质也非心灵,更非佛的存在。
各地修行者纷纷前来参悟,却白白浪费了时光。
我在江湖漂泊了三十四年,吃饱后只知闲适地睡觉。
你如今苦苦追寻,却不知追求的是什么。
问我世间道理,今年丰收来得早。
问我禅修之事,秋日树林鸟鸣声嘈杂。
连最底层的想法都已倾诉,不要轻易将一字一句空留世间。
写下这些话后就要分别,遥望家乡,只见层层叠叠的云烟。
我也想归去,却无法如愿,千里万里只有一条铁道阻隔。

注释

昭昭灵灵:形容明亮而有灵性。
非物非心:不是物质也不是心灵。
五湖云衲:各地修行者。
恣埋没:任意浪费。
一味闲打眠:只知闲适地睡觉。
迢迢:遥远。
慕焉:追求的目标。
大熟:丰收。
秋林噪晚声:秋天树林中的鸟鸣声。
抖擞屎肠:坦诚地说出内心深处的想法。
目断家山:遥望家乡。
千里万里一条铁:比喻归乡之路艰难漫长。

鉴赏

这首诗名为《送侄昭上人归乡》,作者为宋代僧人释师范。诗中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对侄子昭上人追求佛法与世间事物的态度。诗人首先指出昭上人执着于寻找某种“昭昭灵灵”的东西,但这种东西既非物质,也非心灵或佛性,暗示了追求的虚无。接着,诗人自述自己浪迹江湖的生活,看似闲适,实则内心有所寄托。

诗人提醒侄子,不必过于苦寻,因为世间丰收与禅修的宁静同样重要。他告诉昭上人,修行并非只有艰深的理论,而是要将生活中的点滴体验融入其中。最后,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想归乡,却被现实羁绊,如同千里铁链难以挣脱。整首诗寓含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亲情的牵挂。

收录诗词(416)

释师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赵龙图归四明

昔年曾约归四明,掇钵共饭莆菜羹。

东园蔬荠几衰长,望之何以辜斯盟。

铿铿小节何足拘,大名当振声谹谹。

旌旗不动剿胡种,屈伸一臂逾长城。

淮甸既肃四海肃,丰功盛德应难名。

了知八珍与藜苋,清闲富贵但等平。

我罹劫火固无闷,公视昼锦不以荣。

七佛承承竟何据,六祖忉忉空碗鸣。

君不见刹竿头上铁龙头,鸿毛至重山岳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率庵和尚住云居

东湖水深蟠老龙,晨昏出没无定踪。

开口合口喷香雾,举足下足生阴风。

而今改宅云居去,威风万窍声号怒。

谓言不是抉珠人,未应轻踏瓯峰路。

形式: 古风

送凝藏主归蜀

凝藏主,五载恶相聚。我既横点头,公亦未相许。

就中犹叵耐,拗折露明柱。

似此拙去就,端的不可恕。

萧萧九月风露寒,忽来告别还乡去。

临歧可煞没巴鼻,却要就我觅转语。

一转语,如何举,湿纸裹大虫,大棒打老鼠。

阿呵呵,无你会处。

形式: 古风

须菩提赞

头白齿豁,空腹高心。

被憍尸迦当面上当,对维摩诘甘自屈沉。

说甚解空称第一,只堪倚杖独沉吟。

形式: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