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平安宁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秩序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从大变革中逐渐恢复到平和安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和平时期的赞美。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这两句则描绘了交通畅通、商贸繁荣以及军事警备的解除,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画面。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在这两句中,诗人细腻地描写了农事活动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通过对春日田园生活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情景。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最后两句表达了即便是流离失所的人们,也因为听闻政府的仁慈政策而急于返回家乡,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政策的肯定,更凸显了人们对于稳定生活环境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化行邦域二年春,樵唱渔歌日日新。
未降诏书酬善政,不知天泽答何人。
秋登岳寺云随步,夜宴江楼月满身。
他日朱门恐难扫,沙堤新筑必无尘。
还乡夫子遇贤侯,抚字情知不自由。
莫把一名专懊恼,放教双眼绝冤雠。
猩袍懒著辞公宴,鹤氅闲披访道流。
犹有九华知己在,羡君高卧早回头。
九土雄师竟若何,未如良牧与天和。
月留清俸资家少,岁计阴功及物多。
四野绿云笼稼穑,千山明月静干戈。
行人耳满新安事,尽是无愁父老歌。
帝里无相识,何门迹可亲。
愿开言重口,荐与分深人。
卷许新诗出,家怜旧业贫。
今从九江去,应免更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