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和史司直二首(其二)

檐溜终宵稍慰心,更须三日始为霖。

云雷尚觉经纶狭,暑雨犹疑咨怨深。

不假溟鲲能激水,何须垤鹳解知阴。

回头谷口耕樵侣,辜负盟言愧断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屋檐滴水整夜稍能安慰心情,还需要再过三天才会下雨。
即使云和雷声似乎还觉得天空狭窄,夏日的雨水仍让人怀疑是否蕴含着深深的忧虑。
无需借助大鱼溟鲲来激起水花,也不必等待垤鹳感知阴晴。
回头看向山谷中的农夫樵夫,我深感愧对他们的期待,那如同盟誓般珍贵无比。

注释

檐溜:屋檐滴水。
稍慰心:稍微安慰心情。
三日始为霖:三天后才会有大雨。
云雷:云和雷。
经纶狭:天空显得狭窄。
暑雨:夏日雨水。
咨怨深:深深的忧虑或怨恨。
溟鲲:大鱼,比喻有力量的人或事物。
激水:激起水花。
垤鹳:鸟名,这里比喻感知天气变化的小动物。
谷口:山谷入口。
耕樵侣:农夫和樵夫。
盟言:誓言。
愧断金:感到愧疚,如同违背了价值极高的承诺。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期待及感受春雨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久旱之后终于到来的春雨的喜悦和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诗中通过“檐溜终宵稍慰心”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长时间的干旱后,对夜晚细雨带来的一丝慰藉。在这之后,诗人预计还需三日才会出现真正的春雨。

接下来的两句“云雷尚觉经纶狭,暑雨犹疑咨怨深”表现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细腻观察,即便是有云雷之声,也还是感到夏季的热气未消,雨水带来的一丝凉意也让人怀疑是否已经摆脱了干旱的困扰。

“不假溟鲲能激水,何须垤鹳解知阴”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自然哲理,即不需要借助于神话中的大鱼溟鲲来引发风浪,也用不到堆积土丘以招徕云雨,因为天地间自有其运行规律,春天到了,雨水自会降临。

最后两句“回头谷口耕樵侣,辜负盟言愧断金”则是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未能遵守承诺的懊悔之情。在这里,“谷口耕樵侣”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农事或田园生活,而“辜负盟言愧断金”则透露出一种因未能践约而感到愧疚的情感,甚至愿意以断金为誓表示自己的诚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雨的期待和观察,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个人承诺的一种深刻情感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喜雨和史司直二首(其一)

六丁海面揭封回,天上屯云撮得来。

连月不曾听澍雨,今年方始见轰雷。

定知水畎移秧插,底用泥涂把谷栽。

闻说君王勤露祷,固应妖魃不能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喜雨和赵右司

车水耕田正闵农,夜来好雨一犁通。

相近可是须群望,陟降元来即上穹。

击壤何曾知帝力,观风谁与达天聪。

见他东作思南墅,愁杀江南桑苧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喜雨预卜淮寇之遁口占小诗呈同官

丑虏逋诛尚不庭,敢驱羊犬瞰边城。

滂沱无此十月雨,攘却过如百万兵。

狗帐纵毡淋易透,马蹄虽涩滑难行。

只愿皇天相佑助,皇天佑助岂人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喜雪二首(其二)

玄冥去岁失其官,今岁谁云补过难。

谢院撒盐飞琐琐,隋堤剪帛散戋戋。

檐储宿肉喧山鹊,路没遗踪走野豻。

管取明年书大有,饱抄云子饭加餐。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