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荔子

冥冥细雨不沾梅,喜熟筠笼荔子来。

满眼骊山当日意,十年闽岭此时杯。

色香岂谓撩禅悦,甘旨隃知并老莱。

伏读佳章辄赓唱,敢将瓦砾拟琼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细雨蒙蒙不打湿梅花,新鲜的荔枝从竹篮中送来让人欢喜。
眼前仿佛重现骊山的美好,此刻在闽岭举杯共饮,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荔枝的色香味触动了禅心的喜悦,它的甜美如同老人莱(一种食物),让人回味。
阅读美好的诗篇,我便忍不住回应和吟唱,怎敢把平凡之作比作珍贵的美玉。

注释

冥冥:形容雨密而无声。
筠笼:竹制的篮子。
骊山:古代宫殿名,这里代指美景。
闽岭:福建省的山脉,此处可能指诗人所在之地。
禅悦:佛教中指修行者内心的喜悦和平静。
甘旨:美味的食物,这里指荔枝。
隃知:比喻深知或共享。
老莱:古代孝子以食菜为乐,此处借指美食。
瓦砾:碎石烂砖,比喻平凡或低劣之物。
琼瑰:美玉,比喻珍贵或杰出的作品。

鉴赏

这首宋诗《和人荔子》是曹勋所作,描绘了诗人收到荔枝时的情景。首句“冥冥细雨不沾梅”,以雨中梅花的清新背景,反衬出荔枝的珍贵与不易得。接着,“喜熟筠笼荔子来”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熟透的喜悦,用竹篮装盛,更显其雅致。

“满眼骊山当日意”,诗人联想到了唐朝的奢华与繁华,骊山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行宫,此处暗指荔枝曾是皇家贡品,如今在民间也能品尝到。下一句“十年闽岭此时杯”,则强调荔枝跨越时空,从岭南运来,让诗人此刻能举杯共赏。

“色香岂谓撩禅悦”,诗人赞叹荔枝的色香味足以打动人心,即使是对修禅者来说,也是一种世俗的享受。而“甘旨隃知并老莱”,则表达了荔枝的美味如同古代孝子侍奉父母的深情厚意。最后两句,“伏读佳章辄赓唱,敢将瓦砾拟琼瑰”,诗人表示在阅读朋友的好诗后,自己也忍不住作诗回应,自谦不敢将自己的作品与美玉相比,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敬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荔枝为媒介,寓言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赞美,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人惠诗二首(其二)

从来五技已成穷,顾我方今五技中。

治絮不能防暴冷,拥炉聊复借微烘。

怀乡固与我同志,浮胆悬知酒有功。

待约杯盘寻一醉,醉来宁复问凶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人惠诗二首(其一)

忧患心知振古稀,北征读尽少陵诗。

孰能狡兔谋三穴,且愿鹪鹩寄一枝。

出陇麦苗忧客念,摇风柳色动春辞。

与公共作诗魔役,不害闲中故作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人题倚江亭

老去求闲计已疏,若寻多事即荆舒。

孤高简澹为三益,淳白清凉共一虚。

有意烟云供眼界,无心鸟雀下庭除。

兹亭未足为依泊,自是山中有旧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子忱惠八月青梅

神仙闻水部,妙物与长生。

鼎饪元滋味,山樊好弟兄。

佳音当有象,短韵已驰兵。

试咽甘酸处,行看雪里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