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题倚江亭

老去求闲计已疏,若寻多事即荆舒。

孤高简澹为三益,淳白清凉共一虚。

有意烟云供眼界,无心鸟雀下庭除。

兹亭未足为依泊,自是山中有旧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年岁渐长,寻求清闲的计划已经变得稀疏,如果想找点事做,就只有像荆舒那样忙碌。
我崇尚孤独高洁,这对我有三大益处,纯洁和清凉的心境与我共享一个境界。
有意让烟云装点视野,无心让鸟雀落在庭院中。
这个亭子还不足以成为我的归宿,因为真正的家还是在山中的旧屋。

注释

老去:年岁渐长。
求闲:寻求清闲。
疏:稀疏。
荆舒:比喻忙碌。
孤高:孤独高洁。
简澹:简单淡泊。
三益:三大益处。
一虚:一个境界。
眼界:视野。
无心:无意识。
庭除:庭院。
兹亭:这个亭子。
依泊:归宿。
旧庐:旧屋。

鉴赏

这首宋诗《和人题倚江亭》是曹勋所作,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但仍渴望清闲的心境。首句“老去求闲计已疏”揭示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但因岁月不饶人而感到力不从心。次句“若寻多事即荆舒”暗示了即使寻求宁静,现实中的琐事依然繁多,如同荆棘和舒展的枝条交织。

第三句“孤高简澹为三益”,诗人以孤高的品格和简淡的生活态度视为有益之事,这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第四句“淳白清凉共一虚”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境界,那是一种纯洁无暇、清凉自在的心境。

第五、六句“有意烟云供眼界,无心鸟雀下庭除”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烟云悠然自得地映入眼帘,鸟雀随意落在庭院,表现出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最后一句“兹亭未足为依泊,自是山中有旧庐”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亭子的不满,认为它不足以作为长久的栖息之地,真正吸引他的是山中那早已存在的旧居,那里才是他心灵的归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子忱惠八月青梅

神仙闻水部,妙物与长生。

鼎饪元滋味,山樊好弟兄。

佳音当有象,短韵已驰兵。

试咽甘酸处,行看雪里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双溪

常忆双溪老,伽陀日益多。

津梁今坐断,风月奈君何。

清梵山藏路,南薰归满柯。

何时话暌阔,芒屦入云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元介之

五年相别改形容,又向潮阳识飓风。

萧散喜君真有道,驱驰如我久无功。

一鸣遂堕尘埃里,九死馀生患难中。

吊影自怜仍自放,钝根不复就磨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王有道二首(其二)

泉南幕府峻华迁,不涉铨曹已自贤。

悟物颇闻才半偈,受知顾岂待三篇。

青连山顶行行去,香度莲腮细细传。

郊外高情想夷旷,诗成无惜襞云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