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十四)

三五明月满,二八明月缺。

大钧忌常盈,至人贵藏哲。

犬出东门怨,鹤向华亭咽。

梁鸿与德耀,赁春自埋没。

千载阜庑下,令人想遗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感遇(其十四)》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三五明月满,二八明月缺”,以月之盈亏象征人生的起伏变化,月圆时满溢着光明与圆满,月缺则暗示着缺憾与不完美。接着,“大钧忌常盈,至人贵藏哲”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自然规律与人的智慧,大宇宙中的一切都遵循着不饱和、不完全的原则,而高明的人则懂得隐藏智慧,保持谦逊,避免过度张扬。

“犬出东门怨,鹤向华亭咽”,运用动物的哀鸣来比喻人类的悲叹,无论是忠诚的狗还是高洁的鹤,它们的痛苦与无奈都反映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最后,“梁鸿与德耀,赁春自埋没”,提到古代两位隐士梁鸿和孟光,他们虽才华横溢却选择隐居,不求名利,自甘寂寞,以此表达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千载阜庑下,令人想遗烈”,结尾处,诗人想象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遗世独立的英灵仍在阜庑之下守护着这片土地,让人不禁怀念起他们的伟大事迹和高尚品德。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动物情感以及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收录诗词(2481)

邓云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其十五)

家本罗浮下,萧然木石亲。

扶桑东不远,勾漏亦为邻。

学道炼金骨,三山期问津。

岁星耻被谪,强之观国宾。

矫矫野鹤性,饮啄惭向人。

一迷红尘眼,五别青萝春。

缑山倘相接,归揖云中君。

形式: 古风

感遇(其十六)

陶令一以醉,柳春不复知。

谁持千日酒,为息百年机。

蛮触国蜗角,流血斗离披。

蚩蚩名利间,所争亦如之。

汉阴有遗老,岁暮可同归。

形式: 古风

感遇(其十七)

傲吏坐漆园,悟得逍遥理。

想像南华仙,似假北溟翅。

鶤鹏息六月,天地乃一指。

觉与蝶同蘧,梦随髅共语。

嗟余竟内累,愧彼云中志。

胡不瓠浮江,甘同鸱嚇鼠。

平生大侠骨,岂是折腰具。

拊髀友鸿蒙,据梧齐惠子。

清风入修竹,洒尽诸苦趣。

凉露可濯缨,不借西江水。

形式: 古风

送林坦之垂之兄弟上春官二首(其一)

据地酣歌笑四豪,诗情酒态忆吾曹。

坐来夜雨衙斋冷,望去春风马首高。

白眼未清游侠骨,朱弦宁向众人操。

燕台重价需千里,莫问囊中金错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