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诗

所遇不如公,安能读公诗。

所遇既如公,安用读公诗。

古人非今人,今时甚古时。

一读一哽绝,双眼血横披。

公诗化作血,予血化作诗。

不知诗与血,万古湿淋漓。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读杜诗》,由明代诗人释函可创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深刻情感和独特见解。

诗的前两句“所遇不如公,安能读公诗”,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自己所遇到的事物无法与杜甫相比,因此无法真正理解杜甫的诗歌。接着,“所遇既如公,安用读公诗”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深刻理解和共鸣,即使遇到的事物与杜甫相似,也无需再读他的诗,因为已经能够从中感受到杜甫的情感和思想。

“古人非今人,今时甚古时”这一句,诗人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以及古今时代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在诗人看来,尽管时代不同,但人类的情感和思想却有着永恒的共通之处。

接下来的“一读一哽绝,双眼血横披”描绘了诗人阅读杜甫诗歌时的强烈情感反应。读诗的过程让诗人感动至深,以至于泪流满面,甚至血液都仿佛被诗歌激发而出。这种夸张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极度共鸣和情感投入。

最后,“公诗化作血,予血化作诗。不知诗与血,万古湿淋漓”这几句,将诗人的情感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杜甫的诗歌如同血液般融入了诗人的心灵,而诗人的感受又化为了新的诗歌。这种情感的传递和融合,使得诗人的作品与杜甫的诗歌在时间的长河中相互交织,共同流淌,永不干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砚

余家端溪旁,持斧斲溪骨。

岁深积成林,真气资蓬勃。

一从板荡来,散作磨刀石。

墨池鼓风波,焚之恨无及。

奇觏乃于斯,转复生叹息。

古绣若苔斑,莹然马肝色。

沿缺中已凹,定是千年物。

黑松发黯光,滑泽水不竭。

想其在空岩,无心求赏识。

良工苦经营,因以珍几席。

不知前代人,研尽几斗血。

神物固不常,自然遭磨折。

笑彼卞氏璞,欲遇徒三刖。

如何抱坚贞,静默守寒碛。

我见岂偶然,为之重拂拭。

再拜置诸怀,永以伴幽寂。

形式: 古风

从千山携龙牙回约诸子同啖

不是山中人,不识山中味。

采采须及时,盈筐叠山翠。

得以山中日,濯以山中水。

恬淡本性成,微苦亦有致。

楮鸡非其伦,弟薇友石耳。

携之入城郭,犹带山岚气。

一嚼清齿牙,再嚼沁心髓。

愿言啮雪人,共领山中意。

形式: 古风

偶怀

手把山中雪,欲寄城中人。

城中亦有雪,山雪净无尘。

鲜白却易点,愿言慎厥因。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咏古二首(其一)

富春不避世,渭水不匡时。

事会乃适然,隐见无预期。

鹰扬若有意,何异熊与罴。

羊裘若无心,客星光亦微。

营丘与钓台,千载高嵬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