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台夜作

东崖紫云飞,西壁白雪炯。

洞口一何邃,人閒无此静。

松风翻瀑怒,梅月逼鹤警。

苔污断阙石,茶注彭亨鼎。

丈人极好生,生神最澄景。

且修黄房诀,夜向香心永。

形式: 古风

翻译

东方山崖上紫云飘动,西边岩壁映着明亮的白雪。
洞口深邃无比,人间少有这样宁静的处所。
松涛翻滚如瀑布般喧闹,梅花与月光使鹤鸟警觉。
青苔覆盖的残缺石壁,像茶水注入大腹的鼎中。
长者极其珍视生命,生命的气息在这里最为清澈。
暂且修炼黄帝房中术,夜晚在香气中让心境长久宁静。

注释

邃:深邃。
松风:松树的风声。
逼:逼近,使...警觉。
苔污:长满青苔。
黄房诀:古代道教修炼法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在桐柏台所见的幽深静谧景象。"东崖紫云飞,西壁白雪炯"以色彩鲜明的对比,展现出山崖的壮丽和月光的皎洁。"洞口一何邃,人閒无此静"强调了环境的深远与宁静,仿佛超脱尘世的喧嚣。

"松风翻瀑怒,梅月逼鹤警"通过松涛与瀑布的声响,以及月光对鹤的触动,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生动与神秘。"苔污断阙石,茶注彭亨鼎"则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细节的融合,石头上的青苔增添了岁月痕迹,而煮茶的热闹场景更显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丈人极好生,生神最澄景"表达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生命哲学的领悟。"且修黄房诀,夜向香心永"则透露出诗人想要修炼长生之道,追求心境的永恒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桐柏台夜晚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桐柏观阅藏经

天人皆奇人,一以文为主。

至今昆崙山,犹有群玉府。

虚无天之根,清净道所祖。

也知自羲翁,此妙泄盘古。

老氏启藏室,八神负猛虡。

玉垂太上篇,金写神仙语。

舜璿奔一机,汉宫凿万户。

璆谐玉女下,雷吼苍龙舞。

侍晨校琅简,玉卿撰瑶谱。

两垣协躔度,四溟节风雨。

恭惟上帝骘,哀此下民苦。

昭昭悬朗监,历历开蒙瞽。

粤从擘混沌,孰不趋子午。

六爻本乎健,五行依乎土。

神机迭经纬,和应相律吕。

子能发此钥,太微开帝宇。

形式: 古风

寄天台萧练师

已是成仙了,全然得道长。

石坚松结髓,山煖朮生香。

近瀑衣裳冷,和云笔砚凉。

傍崖修碧宇,何日奏寥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吴钤干

有伟千人杰,能为万里游。

挂帆春背雁,问驿夜惊鸥。

道路空留滞,文章莫暗投。

九疑生雨遍,三峡带寒流。

采药青神观,题诗白帝楼。

乾坤供烂醉,星斗照闲愁。

汉已归萧相,天难寿武侯。

词人头欲雪,壮士泪如秋。

中下犹须策,西南夙倚筹。

有钱书尽买,灭虏志终酬。

猿破高唐梦,龙驯滟滪舟。

行人定安稳,夏近可归不。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晚泊江口

白鹭青烟剡江口,梅六七分经雪后。

月肯流连相伴酒,隔岸呼船有鱼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