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茎两茎初似丝,不妨惊度少年时。
几人乱世得及此,今我满头何足悲。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家山苍翠万馀尺,藜杖楮冠输老儿。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年轻时的容貌与现在的白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一茎两茎初似丝,不妨惊度少年时”两句,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头发由黑转白的过程,既形象又富有层次。
接着“几人乱世得及此,今我满头何足悲”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诗人在动荡的世事中幸存至今,满头白发却不再感到悲哀,这里透露出一种豁达与接受。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两句,通过对比仙药与美酒、音乐与诗歌,表明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崇高评价,以及个人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
最后,“家山苍翠万馀尺,藜杖楮冠输老儿”两句,则是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生活简单乐趣的向往。这里的“家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各阶段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精神世界的深刻体悟和豁达情怀,是一首表达个人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此马堪怜力壮时,细匀行步恐尘知。
骑来未省将鞭触,病后长教觅药医。
顾主强抬和泪眼,就人轻刷带疮皮。
祗今筋骨浑全在,春暖莎青放未迟。
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
石径可行苔色厚,钓竿时斫竹丛疏。
欺春祗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莫道无金空有寿,有金无寿欲何如。
见君生计羡君闲,求食求衣有底难。
养一箔蚕供钓线,种千茎竹作渔竿。
葫芦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
却笑农家最辛苦,听蝉鞭马入长安。
东窗未明尘梦苏,呼童结束登征途。
落叶铺霜马蹄滑,寒猿啸月人心孤。
时逆帽檐风刮顶,旋呵鞭手冻粘须。
青云快活一未见,争得安闲钓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