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忠王挽词三首(其二)

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

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

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国家赋予了荣耀与辉煌,无论生死都尊崇忠诚与贤良。
以至于分裂了广阔的山河土地,追封父子为王,以表敬仰。
人们哀悼在槐里月下逝去的英魂,战马踏过槿原上凝结的寒霜。
向着京城之北另寻方向,这条路悠长而又漫漫无疆。

注释

邦家:指国家。
锡宠光:赐予荣耀与光辉。
存没:无论生死。
忠良:忠诚而贤良的人。
裂:分割。
山河地:广阔的国土。
追尊:死后追封尊号。
父子王:指父子都被封为王。
人悲:人们悲伤。
槐里月:槐里之地的月色,代指丧事或战场。
马踏:战马践踏。
槿原霜:槿原上的霜冻,象征寒冷的战场。
别向:转向。
天京:京城,指国都。
北:北方。
悠悠:漫长、遥远。
此路长:这条路很漫长。

鉴赏

这是一首颂扬忠良、追尊先祖的诗作,充满了对英雄事迹的怀念和赞美。开篇“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基调,强调国家英杰之光辉煌煌,不论生前还是身后,都应得到尊崇。接着,“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传颂和尊奉,以至于改变天地自然的形貌。

中间两句“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人们对于英雄离去的哀伤之情,以及战马在寒冷大地上行进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悲凉苍茫的氛围。

末尾“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则是诗人面对长途旅程,不禁感叹离别之愁和道路之遥远。这里的“天京北”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但更多地象征着一片广阔的地域,而“悠悠此路长”则是诗人心情的直接抒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英雄事迹的追思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语言简练有力,意境辽阔,是一篇充满力量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鲁忠王挽词三首(其三)

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

故人悲宿草,中使惨晨笳。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蓝田山庄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端州别袁侍郎

合浦途未极,端溪行暂临。

泪来空泣脸,愁至不知心。

客醉山月静,猿啼江树深。

明朝共分手,之子爱千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