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其三)

倦看涩勒暗蛮村,乱棘孤藤束瘴根。

惟有长身六君子,猗猗犹得似淇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厌倦了凝视那些偏远蛮荒的村落,
荆棘丛生,藤蔓缠绕,仿佛束缚着瘴气的根源。

注释

倦:感到疲倦或厌倦。
涩勒:形容偏远、闭塞。
暗蛮村:偏远的蛮荒村落。
乱棘:杂乱的荆棘。
孤藤:单独的藤蔓。
束:束缚。
瘴根:瘴气的源头。
惟有:只有。
长身六君子:指竹子,因其常被比喻为君子品格。
猗猗:形容竹子茂盛的样子。
似:像。
淇园:古代的园林,这里借指美好的环境。

鉴赏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村庄和植物生长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一种孤独、淡泊的情怀。"倦看涩勒暗蛮村"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荒凉环境已经感到厌倦,不再有多余的兴趣去观察。而"乱棘孤藤束瘴根"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个环境中的植物生长状态,是一种杂乱无序,难以成长的状态。

而在这荒凉和杂乱之中,诗人却发现了一丝生的希望:"惟有长身六君子"。这里的"六君子"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它们依然保持着生机,挺立在这个不太适宜生命生长的地方。这也许是诗人对于坚韧不拔和生命力的一种赞美。

最后一句"猗猗犹得似淇园"则是将这种荒凉之地与历史上著名的美丽园林相比较,尽管这里条件恶劣,但依然有着某种不可多得的美。这样的比较,不仅强化了景象的荒凉感,更凸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独特情感。这也许是一种超越表面看待事物,发现其中之美的态度。

总体来说,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对生命和自然持有深刻观察与赞美的情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安期生,并引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

应如鲁仲连,抵掌吐长虹。

难堪踞床洗,宁挹扛鼎雄。

事既两大缪,飘然籋遗风。

乃知经世士,出世或乘龙。

岂比山泽臞,忍饥啖柏松。

纵使偶不死,正堪为仆僮。

茂陵秋风客,望祖犹蚁蜂。

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形式: 古风

答海上翁

山翁不复见新诗,疑是河南石壁曦。

海水岂容鲸饮尽,然犀何处觅琼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和陶郭主簿二首,并引(其一)

今日复何日,高槐布初阴。

良辰非虚名,清和盈我襟。

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

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

闭户未尝出,出为邻里钦。

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

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德入我梦,角羁未胜簪。

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陶郭主簿二首,并引(其二)

雀鷇含淳音,竹萌抱静节。

诵我先君诗,肝肺为澄澈。

犹如鸣鹤和,未作获麟绝。

愿因骑鲸李,追此御风列。

丈夫贵出世,功名岂人杰。

家书三万卷,独取《服食诀》。

地行即空飞,何必挟日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