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海上翁

山翁不复见新诗,疑是河南石壁曦。

海水岂容鲸饮尽,然犀何处觅琼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山翁不再见到新的诗篇,猜想或许是河南石壁上的晨曦。
大海怎能容许鲸鱼喝干所有水,何处又能寻找到如玉的犀角枝条?

注释

山翁:指代山中隐士或年老的诗人。
石壁:峭壁或者刻有诗文的石头。
曦:日出时的光芒,这里指代晨曦。
鲸饮:形容鲸鱼的巨大饮水量,比喻海量。
然犀:古人认为犀牛角能辟邪,这里可能指珍贵的犀角。
琼枝:美玉般的树枝,象征珍贵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答海上翁》。诗人在此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追求。

“山翁不复见新诗,疑是河南石壁曦。”这里,“山翁”指的是隐居于山林之中的诗人或道士。诗人自称不再写下新的诗篇,让读者怀疑这是否像河南的石壁上刻着的古老碑文,永恒而不会改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风格和创作立场坚守不懈的态度。

“海水岂容鲸饮尽,然犀何处觅琼枝。”这两句则运用了比喻手法。海洋辽阔,如同鲸鱼即使有巨大的吞噬能力,也无法将其全部饮尽。这象征着诗人对于知识和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接下来的“然犀何处觅琼枝”中的“然犀”,在古文中通常用作转折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而后面的“何处觅琼枝”则是一种比喻,指寻找美好的事物,比如诗歌中的佳句或意境。整句话意味着诗人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不断探索和寻找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坚持个人艺术风格,同时对知识和艺术有着永无止境的渴望和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郭主簿二首,并引(其一)

今日复何日,高槐布初阴。

良辰非虚名,清和盈我襟。

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

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

闭户未尝出,出为邻里钦。

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

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德入我梦,角羁未胜簪。

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陶郭主簿二首,并引(其二)

雀鷇含淳音,竹萌抱静节。

诵我先君诗,肝肺为澄澈。

犹如鸣鹤和,未作获麟绝。

愿因骑鲸李,追此御风列。

丈夫贵出世,功名岂人杰。

家书三万卷,独取《服食诀》。

地行即空飞,何必挟日月。

形式: 古风

司命宫杨道士息轩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

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

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形式: 古风

赠李兕彦威秀才

魏王大瓢实五石,种成濩落将安适。

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先生少负不羁才,从军数到单于台。

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

夜逢怪石曾饮羽,戏中戟枝何足数。

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

封侯卫、霍知几许,老矣先生困羁旅。

酒酣聊复说平生,结袜犹堪一再鼓。

弃书捐剑学万人,纨裤儒冠皆误身。

穷途政似不龟手,与世羞为西子颦。

如今惟有谈天口,云梦胸中吞八九。

世间万事寄黄粱,且与先生说乌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