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菖蒲为林孟和作

沧江之波不盈掬,小石棱层削寒玉。

晓露无声堕古苔,九节灵苗为谁绿。

兰桡去后汀渚空,濛濛疏雨吹烟丛。

回琴点瑟邈何许,风味泠然谁与同。

举世纷纷竞秾郁,此草弃置无人录。

粉署仙郎最爱之,写向茅斋伴幽独。

西风昨夜凉思多,门前俗客稀经过。

银笺翠管发佳兴,唤起叠山同作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菖蒲生长在水边的独特景象,以及它被赋予的高雅气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菖蒲比作“小石棱层削寒玉”,形象地展现了其清冷坚韧的品质。晨露轻洒于古苔之上,为菖蒲增添了一抹生机,而“九节灵苗”则暗示了菖蒲的坚韧与生命力。

菖蒲在兰桡(划船的桨)离去后,独自守候在空荡的汀渚上,仿佛一位孤独的隐士。濛濛细雨中,菖蒲与周围的烟丛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琴瑟之声虽远,但菖蒲的“风味泠然”却能与知音共享,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情操。

在世人的追逐繁华之中,菖蒲却显得格格不入,被世人遗忘。然而,诗中的“粉署仙郎”却独爱菖蒲,将其置于茅斋之中,与之相伴,体现了对菖蒲独特魅力的欣赏与珍视。西风起,凉意渐浓,门前的俗客渐渐稀少,诗人借手中的银笺翠管,唤起了与叠山(可能指友人或象征自然界的高山)共同创作诗歌的灵感,表达了对菖蒲及其所代表的高洁品格的赞美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不仅展现了菖蒲的自然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4)

吴希贤(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壶山四景图(其一)

玉龙战没冯夷府,败甲纷飞世难数。

平湖两岸松竹阴,等閒幻作玕琪圃。

丞相祠前孤月明,熙宁桥下寒潮声。

此时城东老逋客,小棹夷犹月上行。

一篷春信梅花发,诗兴凌凌清彻骨。

形式: 古风

壶山四景图(其二)

郡城南面山水深,依稀八面芙蓉岑。

山中花气敛晴雨,春禽啼罢春云阴。

云兮无心逐风起,片影孤飞过渠水。

逶迤遥接城东楼,万里江湖望游子。

桥梓坊前何日还,白发婆娑岁云晚。

形式: 古风

壶山四景图(其三)

翠壶之山凌碧虚,层崖峭壁仙所居。

寻常秀色尽奇绝,况有晴云时卷舒。

我昔攀缘出云表,决眦遐天众山小。

结庐拟向山中栖,日日看云听啼鸟。

一朝云起随六龙,我亦乘之登九重。

为霖未慰苍生望,惭愧清朝恩数隆。

只今还寻故山去,净扫云轩与云住。

形式: 古风

壶山四景图(其四)

长河浩浩寒无潮,夜风吹雪声萧萧。

平明日出耀晴彩,万树璚花犹未消。

湖南画管松篁里,锦帐氍毹人未起。

湖北朱楼翠幕深,兽炭红炉酌香?。

竹篱茅屋是谁家,瓦鼎敲冰自煮茶。

布衣当年冷似铁,蹇驴随处吟梅花。

笑渠富贵总尘俗,一味清寒贫亦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