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其一)

清词索笑。莫厌银杯小。应是天孙新与巧。

剪恨裁愁句好。有人梦断关河。小窗日饮亡何。

想见重帘不卷,泪痕滴尽湘娥。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这首《清平乐·其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以清新婉约的词风表达情感。"清词索笑"开篇,意指用清丽的词句寻求欢愉,但似乎并未得到回应,暗示了词人心中的孤寂。"莫厌银杯小"进一步描绘了词人借酒消愁的情景,即使酒杯再小,也难以排解内心的苦闷。

"应是天孙新与巧"一句,将织女比喻为技艺高超的巧手,暗示词人期待着佳人的慰藉,如同织女编织美丽的神话故事一般,希望能编织出美好的情感寄托。然而,"剪恨裁愁句好"又透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愁绪无法轻易剪除,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达。

接下来的"有人梦断关河",可能指的是词人思念的人在远方,梦境中断裂,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牵挂。"小窗日饮亡何"则描绘了词人独自在小窗边饮酒,无计可施,只能借此暂时忘却烦恼。

最后两句"想见重帘不卷,泪痕滴尽湘娥"中,"重帘不卷"象征着词人与心上人之间的隔阂,而"湘娥"通常指代悲苦的女子,这里可能是词人自比或代指对方,泪水如湘江水般不断,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哀伤和无尽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辛弃疾在孤独与思念中寻求慰藉的心境。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其三)题上卢桥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一)寿道夫

此身长健。还却功名愿。枉读平生三万卷。

满酌金杯听劝。男儿玉带金鱼。能消几许诗书。

料得今宵醉也,两行红袖争扶。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一)忆吴江赏木樨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