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三谒房给事

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

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

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

所思但乘兴,远适唯单车。

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

徒言青琐闼,不爱承明庐。

百里人户满,片言争讼疏。

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馀。

晚景南路别,炎云中伏初。

此行傥不遂,归食芦洲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夫子盛名之下,家中并无贵重财富。
可惜啊,在湖海之上,他曾研读过蓬莱仙岛的秘籍。
身外之物并非内心追求,此生平淡无奇。
心中所想唯有随性而为,出行只乘一辆单车。
尽管仕途多舛,旧友仍愿助我一臂之力。
他宁愿远离官场,也不爱那华丽的宫门。
即使百里之内人烟众多,他也避免纷争。
手握佛经,目送飞鸟远去,心中宁静。
傍晚南行,暑气正浓,初伏时节。
若此行未能如愿,便回归芦洲,以鱼为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开篇即透露出诗人的家境清贫,没有钟石之类的财物积累,但却有过校勘仙界经典《蓬莱书》的经历,表明诗人虽身处凡尘,却心怀高远。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外在名利的淡然,不以追求物质富足为目的。此生如浮云一般轻盈,只愿随兴而动,无需华丽的仪仗队伍。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之士交往,共同在生命的崎岖道路上前行。

然而,现实社会中充斥着的是琐碎的人情世故和争讼,是非之声常起。诗人宁愿独自一人,手持莲花经典,心如止水,而目送飞鸟,享受那份超然物外的自由。

诗歌最后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情景,南路相别,炎热的云气中初见伏影。诗人此行未能成行,只得归去,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食用芦洲所出之鱼。这不仅是对现实无奈的表达,也是对精神自由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和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清高与淡泊,以及面对尘世纷扰时所保持的超脱与从容。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送裴腾

养德为众许,森然此丈夫。

放情白云外,爽气连虬须。

衡镜合知子,公心谁谓无。

还令不得意,单马遂长驱。

桑野蚕忙时,怜君久踟蹰。

新晴荷卷叶,孟夏雉将雏。

令弟为县尹,高城汾水隅。

相将簿领闲,倚望恒峰孤。

香露团百草,紫梨分万株。

归来授衣假,莫使故园芜。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夏宴张兵曹东堂

重林华屋堪避暑,况乃烹鲜会佳客。

主人三十朝大夫,满座森然见矛戟。

北窗卧簟连心花,竹里蝉鸣西日斜。

羽扇摇风却珠汗,玉盆贮水割甘瓜。

云峰峨峨自冰雪,坐对芳樽不知热。

醉来但挂葛巾眠,莫道明朝有离别。

形式: 古风

爱敬寺古藤歌

古藤池水盘树根,左攫右拿龙虎蹲。

横空直上相陵突,丰茸离纚若无骨。

风雷霹雳连黑枝,人言其下藏妖魑。

空庭落叶乍开合,十月苦寒常倒垂。

忆昨花飞满空殿,密叶吹香饭僧遍。

南阶双桐一百尺,相与年年老霜霰。

形式: 古风

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

乌孙腰间佩两刀,刃可吹毛锦为带。

握手枕宿穹庐室,马上割飞翳螉塞。

执之魍魉谁能前,气凛清风沙漠边。

磨用阴山一片玉,洗将胡地独流泉。

主人屏风写奇状,铁鞘金镮俨相向。

回头瞪目时一看,使予心在江湖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