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京无暑气,夏景似清秋。
天府来相辟,高人去自由。
江山通蜀国,日月近神州。
若共将军语,河兰地未收。
此诗描绘了一种清新脱俗的夏日景象,"西京无暑气,夏景似清秋"表达了长安城中不像炎热的夏季,而是呈现出一种类似于凉爽的秋天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自己的闲适情怀,通过"天府来相辟,高人去自由"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和欣赏。
"江山通蜀国,日月近神州"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长安与蜀国(今四川地区)的壮丽山河联系起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辽阔。同时,"日月近神州"也隐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两句"若共将军语,河兰地未收"则是诗人对友人(可能是军中之人)的寄语,表达了希望与朋友共同讨论国家大事,却因河兰(一说指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等地尚未平定而无法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与高洁的情怀。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天际蜀门开,西看举别杯。
何人不异礼,上客自怀才。
夜涧青林发,秋江渌水来。
临邛行乐处,莫到白头回。
天涯长恋亲,阙下独伤春。
拟住还求己,须归不为身。
临岐仍犯雪,挂席始离尘。
共泣东风别,同为沧海人。
归意随流水,江湖共在东。
山阴何处去,草际片帆通。
雨色春愁里,潮声晓梦中。
虽为半年客,便是往来鸿。
一别长安后,晨征便信鸡。
河声入峡急,地势出关低。
绿树丛垓下,青芜阔楚西。
路长知不恶,随处得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