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朝过袁太常特邱(其二)

端笏垂金老奉常,新诗犹记咏吴阊。

佩环响自先朝旧,须鬓丝由渡海苍。

强项可怜淹小草,故人曾许荐长杨。

当时复壁相持泣,回忆江南泪几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官员在行朝中回顾往事的情景。首句“端笏垂金老奉常”描绘了这位官员手持笏板,垂着金饰,以示尊贵的身份和地位,同时“老奉常”点明了他的身份为礼部尚书,即古代掌管礼仪的高官。接下来的“新诗犹记咏吴阊”,表明他仍然记得过去在吴阊吟咏新诗的场景,体现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佩环响自先朝旧,须鬓丝由渡海苍”两句,通过“佩环”的响声和“须鬓”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这里的“先朝旧”和“渡海苍”分别指代过去的朝代和远涉重洋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经历的感慨。

“强项可怜淹小草,故人曾许荐长杨”两句,运用了“强项”(刚直不阿)和“小草”(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的对比,以及“故人”(老朋友)和“荐长杨”(推荐到朝廷任职)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坚持原则却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无奈,以及对老友的感激之情。

最后,“当时复壁相持泣,回忆江南泪几行!”这两句通过“复壁相持泣”(再次面对困难时的哭泣)和“回忆江南泪几行”(回忆起江南的泪水),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情感波动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友情和家乡的怀念,体现了清代文人的深沉情怀。

收录诗词(507)

钱澄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字:饮光
  • 籍贯:晚号田间老
  • 生卒年:1612~1693

相关古诗词

延平书怀

江潭新叶落,庾信迥添愁。

门掩千家雨,寒归万井秋。

戈船横浙水,铁骑绕虔州。

昨夜金章下,传封恩泽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行延平诸县即事(其一)

匹马秋来趁落霞,风尘自笑老生涯。

乌啼似拥山城鹊,菊碎初开小县花。

渡口渔人收晚棹,沙头津吏候征车。

昨来野店频投宿,记在桥南三两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行延平诸县即事(其二)

画毂无歌行路难,连朝星露点征鞍。

江城鱼火通沙县,山郭园林入永安。

老吏漫持秦法律,诸生还睹汉衣冠。

太平风景无多处,竹马儿童仔细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八月十七日哭仲驭(其一)

去岁兹辰绝命年,椎心不敢恨苍天。

定知叔宝神难寿,虚拟相如病未痊。

血溅长堤留碧草,魂归小阁亦青毡。

哭君一字肠堪断,夜半山空叫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