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其一)

经时谢客掩柴关,秋入江皋草色斑。

玉露凄清天宇迥,金风萧瑟洞云闲。

苍苍晚木群猿集,历历睛沙一鸟还。

偶上高楼意疏豁,山河极目转愁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秋日(其一)》由明代诗人戚继光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壮丽景象。诗中以“经时谢客掩柴关”开篇,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秋入江皋草色斑”一句,通过“秋”字点明季节,以“江皋草色斑”描绘出秋天特有的色彩斑斓之景,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

“玉露凄清天宇迥,金风萧瑟洞云闲”两句,运用了“玉露”和“金风”这两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分别代表了秋季的露水和微风,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清冷,以及天空的辽阔与云朵的悠闲。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状态。

“苍苍晚木群猿集,历历睛沙一鸟还”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晚木之上,群猿聚集,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机;而远处的晴沙上,一只孤鸟归巢,又给人以孤独与思乡之感。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秋日傍晚的宁静与生机。

最后,“偶上高楼意疏豁,山河极目转愁颜”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后的复杂心情。在广阔的山河面前,诗人的心胸似乎变得开阔,但同时,面对自然的壮丽与自己的渺小,内心的忧愁也随之而来。这一转折,不仅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秋日(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246)

戚继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字:元敬
  • 号:南塘
  • 籍贯:山东登州

相关古诗词

秋日(其二)

清溪谁与濯尘缨,水气常昏海上城。

北塞晓烟嘶戍马,西风寒浪吸长鲸。

旗翻紫电皇威远,剑跃青虹阃令明。

骄子莫询周鼎重,郁葱佳气满神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述竹间妇

绿竹映芳渚,竹里谁家女?

手攀竹上枝,咄咄时自语。

高楼临通津,朝暮阅行人。

芳颜易老妾未售,不是知心肯托身?

形式: 古风

乙卯元日登太平楼

高台元日一登游,东向扶桑送远眸。

岸隐潮声连古戍,天回春意满芳洲。

鲸波突兀辽阳隔,螺岛微茫海市浮。

翘首五云宫阙近,灵氛常映太平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过严子陵祠

当时虎符臣,千载羊裘友。

试看元勋台,何似山祠久。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