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庐州通判李学士见寄(其二)

金銮失职下蓬瀛,也向淮边领郡城。

堆案簿书为俗吏,满楼山色负吟情。

庐江地近音尘断,何逊诗来格调清。

未得樽前一开口,可怜心绪独摇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失去朝廷职务后流落至蓬莱仙境,也在淮河边担任郡守一职。
整天忙于文案,成了庸俗的官吏,满眼的山色却辜负了我吟诗的情怀。
庐江地理位置偏远,与外界信息隔绝,何逊的诗风清新脱俗。
还未能在酒杯前畅所欲言,我内心孤独,情绪如旗摇曳。

注释

金銮:代指皇宫,象征权力中心。
蓬瀛:神话中的仙岛,象征隐逸之地。
淮边:淮河岸边,地理位置。
簿书:公文、文书。
俗吏:指只知应付公务的普通官员。
庐江:古代地名,在今安徽省。
何逊:南朝梁诗人,以诗才闻名。
格调清:指诗的风格清新高雅。
心绪:心情,情绪。
摇旌:形容心情动荡不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名为《和庐州通判李学士见寄(其二)》。诗中描述了诗人对朋友李学士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在仕途上的感慨。

"金銮失职下蓬瀛,也向淮边领郡城。"

开篇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不得志的情绪,"金銮"指的是官印,"失职"则是失去了原有的职位或地位。"蓬瀛"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字,但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不起眼的小镇。诗人从这个小镇来到淮河边上领受了一个郡城的职务,表明了仕途上的不如意。

"堆案簿书为俗吏,满楼山色负吟情。"

这里描绘的是诗人在官府中处理繁琐文件的情景,"堆案簿书"形象地展示了工作的沉重和烦琐,而"满楼山色"则表明诗人内心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这种向往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负担,即"负吟情"。

"庐江地近音尘断,何逊诗来格调清。"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的好友李学士所在之地庐江,"音尘断"意味着那里与世俗的纷扰隔绝,是一个宁静的地方。"何逊"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自然。这里说"何逊诗来格调清",可能是在赞美李学士的诗歌或是指他所在之地的氛围与何逊的诗风相似。

"未得樽前一开口,可怜心绪独摇旌。"

末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没有酒宴相聚的情况下,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珍惜。"樽前一开口"意味着没有机会畅饮交谈,而"可怜心绪独摇旌"则是说诗人的思念之情像旗帜一样飘扬,却又显得那么孤单无伴。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的失意,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和庐州通判李学士见寄(其一)

北门西掖久妨贤,出入丹墀近八年。

且把一麾淮水上,敢思三接浴堂前。

将何政术称循吏,岂有文章号谪仙。

除却清贫入诗咏,山城坐客冷无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陈州田舍人留别(其一)

宛丘分理藉贤明,暂辍词臣抚百城。

职罢掖垣人共惜,郡连京辅自为荣。

休吟红药阶前色,且听长淮枕上声。

驻马都门相别处,柳黄莎碧上林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陈州田舍人留别(其四)

淮阳冰绽柳条新,风物暄妍土俗淳。

捧诏暂辞双阙路,劝农深入四郊春。

茶烟静拂听琴鹤,谷雨轻笼锄麦人。

赢得褰帷恣吟兴,落花飞絮满车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陈州田舍人留别(其三)

演纶多暇每封章,暂去颁条道更光。

郡吏好排红粉妓,史君曾是紫微郎。

楼台有月新诗出,囹圄无人绿草长。

地接清淮足佳致,水村烟坞似鱼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