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马元宾

流落江湖万里归,相逢自慰已差池。

初闻好句惊人倒,悔过东庭识面迟。

握手宁知无贺监,结交谁复许袁丝。

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漂泊异乡数万里,重逢时心绪已杂乱。
初次听到佳句如惊,遗憾未能早些相识。
相见握手不觉欣喜,谁能像贺监般赠诗?
如同大雁欲直冲云霄,垂暮之年哪能再攀高?

注释

流落:漂泊。
江湖:指代广阔的世间。
归:回归。
差池:混乱,心情不平静。
初闻:初次听到。
好句:优美的诗句。
惊人倒:令人惊叹。
悔过:后悔错过。
握手:相见时的握手。
宁知:岂料。
无贺监:没有像贺知章那样的知己。
许袁丝:期待像袁宏道那样的友情。
塞鸿:边塞的大雁。
摩天去:直冲云霄。
垂老:年老。
追攀:追求,攀附。
岂可期:怎能期望。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旅途中的凛然之感。开篇“流落江湖万里归”,描绘出诗人漂泊天涯海角,历经沧桑后的归来心境,万里的旅程不仅是空间上的移动,更是时间上的一种积累,带着无尽的回忆和感慨。

“相逢自慰已差池”,则表达了诗人与故旧重逢时的喜悦之情。这里的“差池”可能暗示了一份深刻的情谊,即便是久别重逢,也不至于产生隔阂,反而更加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

“初闻好句惊人倒”,则转向了诗歌艺术的层面。诗人赞赏他人的佳作,如同被巨浪击中,感到震惊与欣喜,这里展示了苏轼对诗艺的高度评价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接着“悔过东庭识面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未能及时认出真友的懊恤。东庭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场合或者时间节点,诗人通过这句话展现了对友谊的珍重以及对于错失良机的反思。

“握手宁知无贺监”,则是一种深情厚谊之举。在古代,握手可作为结盟或表忠诚的一种方式,这里诗人强调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礼节的真挚友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依赖和信任。

“结交谁复许袁丝”,则是对未来能否再续前缘的疑问。袁丝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珍贵而脆弱的友谊,诗人通过这个意象传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昔日情谊的怀念。

最后,“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则是诗人面对生命晚景时的一种无奈和渴望。塞鸿,即边塞上的鸿鹄,常用来象征远行者或游子;“摩天”则是一个极尽高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现实束缚、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而“垂老”,则是对自己年迈之身的无奈认可。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诗艺、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深刻体验和抒发,展现了苏轼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他那颇具哲理的人生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次韵周邠

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

岂意残年踏朝市,有如疲马畏陵坡。

羡君同甲心方壮,笑我无聊鬓已皤。

何日西湖寻旧赏,淡烟疏雨暗渔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胡完夫

青衫别泪尚斓斑,十载江湖困抱关。

老去上书还北阙,朝来拄笏看西山。

相从杯酒形骸外,笑说平生醉梦间。

万事会须咨伯始,白头容我占清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