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

狂搔白发倚南楼,落日边声入暮愁。

万里长风谁破浪,一时沧海遂横流。

敢言多垒非吾耻,空复崩天负杞忧。

安得甘霖洗兵马,浮云明灭思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南楼》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通过其深沉的情感和壮阔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期盼。

首联“狂搔白发倚南楼,落日边声入暮愁”,描绘了诗人独自站立于南楼之上,白发纷乱,面对着即将西下的夕阳,耳边传来边疆的战鼓声,心中涌起无尽的愁绪。这里运用了“狂搔白发”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焦虑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颔联“万里长风谁破浪,一时沧海遂横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万里长风”比喻广阔的时代背景,“破浪”象征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时沧海遂横流”则描绘了时局动荡、局势复杂的情景。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颈联“敢言多垒非吾耻,空复崩天负杞忧”,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困境的深刻反思。他不畏惧困难,不因失败而感到羞耻,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责任感。“崩天”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国家面临的巨大危机,而“杞忧”则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尾联“安得甘霖洗兵马,浮云明灭思悠悠”,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他希望上天能赐予一场甘霖,洗净战争的尘埃,让人民过上安宁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思,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袁裕春佥宪之建宁

拾遗省闼岁才更,忽领行台抚建宁。

喜见胜之持使节,却教汲黯去朝廷。

民情有待随车雨,天汉先瞻执法星。

雅志高怀何处写,武夷山有晦翁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秋夜

四壁鸣蛩露下馀,片云收雨酒醒初。

风撩坠叶秋声早,月印空庭夜色虚。

衰病不禁时叙改,萧閒自与世情疏。

若为白首安眠地,时有惊尘报羽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九日游双塔院次渊明己酉九日韵

时叙不容淹,忽忽寒暑交。

矧余蒲柳姿,望秋已先凋。

山林乐閒旷,势途利崇高。

人性各有适,奚但壤与霄。

爰以一日欢,酬此卒岁劳。

古来明哲士,取材不遗焦。

衔觞辄忘世,何似栗里陶。

得酒且复乐,安能待来朝。

形式: 古风

十日游治平寺再叠前韵

季秋气未肃,鸣禽尚交交。

澄空霜华薄,木叶不尽彫。

抚舆陟前冈,不觉身已高。

回视平湖东,逸峰耸晴霄。

但欣双目明,宁辞一身劳。

物理会有穷,何以心烦焦。

世情共扰扰,吾乐方陶陶。

达人悟迁化,千载犹一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