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亭道中二首(其一)

野亭依柳树,水路出桑林。问俗谁能解?

怀思自不禁。远山归眼小,孤雁入云深。

可笑西京客,持杯学楚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野外的小亭子靠着柳树,水路蜿蜒穿过桑树林。询问乡间风俗谁能理解?
思念之情自然难以抑制。远处的山峰在眼中显得渺小,孤雁飞入深深的云层。
可笑那些京城来的客人,手持酒杯模仿楚地的吟唱。

注释

野亭:野外的小亭子。
依:靠着。
柳树:柳树。
水路:蜿蜒的水路。
出:穿过。
桑林:桑树丛。
问俗:询问乡间风俗。
谁能解:谁能理解。
怀思:思念之情。
不禁:难以抑制。
远山:远处的山峰。
归眼:映入眼帘。
孤雁:孤独的大雁。
云深:云层深处。
西京客:京城来的客人。
持杯:手持酒杯。
学楚吟:模仿楚地的吟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小道的宁静画面。"野亭依柳树"写出了一个简朴的野外凉亭傍着翠绿的柳树,显示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水路出桑林"则进一步描绘了道路蜿蜒穿过一片桑树林,展现出田园的生动景象。

"问俗谁能解?怀思自不禁"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风俗的好奇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流露出淡淡的乡愁。"远山归眼小,孤雁入云深"通过描绘远处山峦在视线中变得渺小,以及孤雁飞入深远的云层,寓言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向往。

最后两句"可笑西京客,持杯学楚吟"以京城来客的自我解嘲收尾,他们拿着酒杯模仿楚地的吟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暗含了诗人对自己远离尘嚣、独自品味乡野之美的自得。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意境的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乡情的热爱和对都市生活的淡淡疏离感。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沽亭道中二首(其二)

方离三柳树,又出下沽亭。

客路从兹去,人情转不宁。

关河孤雁没,齐鲁众山青。

处处黄河道,吾将补水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泊瓜洲二首(其一)

晚泊瓜洲渡,秋风九月时。

野烟晴漠漠,江树绿离离。

客思无人会,乡情有雁知。

斐才惭李杜,对景亦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泊瓜洲

落日大江秋,凄凉觉底愁。

逆潮攻败垒,荒树入沙洲。

险固空馀迹,清平且壮游。

不须腰十万,明日上扬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泊聊城

水宿聊城外,忘眠听漏声。

浮烟连野白,孤月近船明。

世变山河在,时移草木惊。

绝怜知己少,感慨独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