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折芳桂

厚地生芳桂,遥林耸干长。

叶开风里色,花吐月中光。

曙鸟啼馀翠,幽人爱早芳。

动时垂露滴,攀处拂衣香。

古调声犹苦,孤高力自强。

一枝终是折,荣耀在东堂。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着芬芳的桂花,远处的树林中树干高耸入云。
叶片在风中展现出独特的色彩,花朵在月光下绽放光芒。
清晨的鸟儿在剩余的绿意中啼鸣,隐士偏爱这早早绽放的芳香。
微风吹动时,露珠从叶尖滑落,攀爬之处衣裳也沾染了香气。
古老的曲调听来依然哀伤,它孤独而高傲,力量自持。
最终一根枝条被折下,它的荣耀在于被东堂所赏识。

注释

厚地:肥沃的土地。
芳桂:芬芳的桂花。
遥林:远处的树林。
耸干长:树干高耸。
叶开:叶片展开。
风里色:随风展现的颜色。
花吐:花朵绽放。
月中光:月光下的光泽。
曙鸟:清晨的鸟儿。
啼馀翠:在剩余的绿色中啼叫。
幽人:隐士。
早芳:早早绽放的芳香。
动时:风吹时。
垂露滴:露珠滑落。
攀处:攀爬的地方。
拂衣香:衣服被香气沾染。
古调:古老的曲调或风格。
声犹苦:听起来依然哀伤。
孤高:孤独而高傲。
力自强:自我坚持的力量。
一枝:一根枝条。
终是折:最终被折下。
荣耀:光荣。
东堂:这里指显赫的位置或朝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桂树的生长状态和特性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独到的艺术感悟。

“厚地生芳桂,遥林耸干长”两句,勾勒出桂树在肥沃土地上茁壮成长的景象。这里的“厚地”暗示了环境的丰饶,而“遥林”则展现了桂树群体的壮观。

接下来的“叶开风里色,花吐月中光”更具体地描绘了桂树在风中摇曳的叶子和在月光下的花朵。这种细节上的捕捉,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动与美好。

“曙鸟啼馀翠,幽人爱早芳”两句,则是从听觉和情感两个层面进一步深化桂树的美。清晨的鸟鸣声中透露出对桂花香气的喜爱,而“幽人”则代表了诗人的自况,对早春之美有着独特的情感寄托。

“动时垂露滴,攀处拂衣香”继续描写桂树带给人的感官体验。这里的“动时”指的是微风轻拂时,桂叶间的露珠随之摇曳,而“攀处拂衣香”则是桂花的香气附着在行人衣服上,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感染力。

“古调声犹苦,孤高力自强”这两句,则转向了对传统文化和个人品格的思考。这里的“古调”可能指的是过去流传下来的桂树赞美之声,而“孤高力自强”则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中的孤立无援时,依然保持着独立不屈的精神态度。

最后,“一枝终是折,荣耀在东堂”则是在表达一种割舍与珍视的情感。这里的“一枝”指的是桂树的一枝,而“终是折”可能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牺牲。“荣耀在东堂”则是对桂树之美的最高赞颂,可能暗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荣光。

整首诗通过对桂树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带给人的感官体验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传统文化和个人品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风生桂枝

寒桂秋风动,萧萧自一枝。

方将击林变,不假舞松移。

散翠幽花落,摇青密叶离。

哀猿惊助袅,花露滴争垂。

遗韵连波聚,流音万木随。

常闻小山里,逋客最先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薛大夫和蕃

戎王归汉命,魏绛谕皇恩。

旌旆辞双阙,风沙上五原。

往途遵塞道,出祖耀都门。

策令天文盛,宣威使者尊。

澄波望四海,入贡伫诸蕃。

秋杪迎回骑,无劳枉梦魂。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骊龙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

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

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

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

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晦日同志昆明池汎舟

灵沼疑河汉,萧条见斗牛。

烟生知岸近,水净觉天秋。

落月低前树,清辉满去舟。

兴因孤屿起,心为白蘋留。

晓吹兼渔笛,闲云伴客愁。

龙津如可上,长啸且乘流。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