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同志昆明池汎舟

灵沼疑河汉,萧条见斗牛。

烟生知岸近,水净觉天秋。

落月低前树,清辉满去舟。

兴因孤屿起,心为白蘋留。

晓吹兼渔笛,闲云伴客愁。

龙津如可上,长啸且乘流。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池塘清澈似银河,寂静中仰望见北斗星与牵牛星。
烟雾升腾知岸边已近,水质清澈感觉秋天已至天高气爽。
落月低垂在前方的树梢,明亮的月光洒满即将离去的小船。
兴趣因那孤独的小岛而起,心中却为白苹停留。
清晨的风声伴随着渔人的笛声,悠闲的云朵伴随着旅客的忧愁。
如果能登上这龙津之桥,我将长啸一声随波逐流而去。

注释

灵沼:指像仙境般清澈的池塘。
河汉:银河,这里比喻池塘的清澈宽广。
萧条:寂静冷清的样子。
斗牛:星座名,指北斗星和牵牛星,这里代指夜空中的星星。
烟生:烟雾升起,暗示靠近岸边。
岸近:接近岸边。
水净:水质清澈。
天秋:天空显得高远,有秋天的凉爽感。
落月:下落的月亮。
前树:前方的树木。
清辉:明亮的月光。
去舟:即将离开的小船。
兴:兴趣、雅兴。
孤屿:孤独的小岛。
心:心情、心思。
白蘋:水中的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离愁别绪。
晓吹:清晨的风声。
渔笛:渔人吹奏的笛子。
闲云:悠闲飘浮的云朵。
客愁:旅客心中的忧愁。
龙津: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难以达到的目标,这里可能指传说中的天界桥梁。
上:攀登、到达。
长啸:放声呼啸,表达豪情或不平。
乘流:随着水流前进,比喻顺应时势或追求理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水乡图景。诗人在一片迷茫之中,通过河汉的变迁和萧条的星象辨认方向,借由烟雾来感知岸边的距离,以及透过清澈的水面感受到天气的凉爽。

"灵沼疑河汉,萧条见斗牛。" 这两句通过对宇宙自然现象的观察来描绘诗人在秋夜中的迷茫与探索之情。"灵沼"即是水面迷离的样子,而"河汉"则指银河,在这里用以比喻难辨方向的困惑;"萧条"形容天空干冷,"斗牛"是古代星宿名,通过这两者的出现来确定方位。

"烟生知岸近,水净觉天秋。" 这两句则是诗人通过自然现象来感受环境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描写。烟雾的产生表明岸边不远,而清澈的水面映衬出秋天的凉爽。

"落月低前树,清辉满去舟。" 这两句诗画出了一个静谧的夜景:落下的月亮挂在前方的树梢之下,将清冷的光辉洒满了行走中的小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兴因孤屿起,心为白蘋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情怀。在这片刻的宁静中,因对孤独的小岛(孤屿)的触动而生出一股豪情,同时又因为那白色的芡实(白蘋)而产生留恋之情。

"晓吹兼渔笛,闲云伴客愁。" 这两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微风中带有渔人的笛声,与随意飘浮的云朵一同陪伴着行者的心绪,使得旅途中的愁绪更加浓重。

"龙津如可上,长啸且乘流。"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水面的信任和对自由漂泊的向往:在龙津这类水域,可以自由地划船而上,同时发出长久的啸声,就像随波逐流一样自在地前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于旅行和漂泊生活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晨光动翠华

早朝开紫殿,佳气逐清晨。

北阙华旌在,东方曙景新。

影连香雾合,光媚庆云频。

鸟羽飘初定,龙文照转真。

直疑冠佩入,长爱冕旒亲。

摇动祥云里,朝朝映侍臣。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望禁苑祥光

佳气生天苑,葱茏几效祥。

树遥三殿际,日映九城傍。

山雾宁同色,卿云未可彰。

眺汾疑鼎气,临渭想荣光。

当并舂陵发,应开圣历长。

微臣时一望,短羽欲飞翔。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清风戒寒

萧飒清风至,悠然发思端。

入林翻别叶,绕树败红兰。

晓拂轻霜度,宵分远籁攒。

稍依帘隙静,遍觉坐隅寒。

乍逐惊蓬振,偏催急漏残。

遥知洞庭水,此夕起波澜。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笙磬同音

笙磬闻何处,凄锵宛在东。

激扬音自彻,高下曲宜同。

历历俱盈耳,泠泠递散空。

兽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讵间洪纤韵,能齐搏拊功。

四悬今尽美,一听辨移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