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玉簪

瀛洲种玉。总付与花神,月底深斸。

琢就瑶笄,光映鬓云斜矗。

几度借取搔头,别试汉宫妆束。

风露冷,幽香半襟,淡伫阑曲。亭亭雪艳愁独。

爱粉沁冰筒,须拈金粟。石上那回磨断,争忍轻触。

一自楚客归来,珠履旧游谁续。

秋梦起,残妆半簪坠绿。

形式: 词牌: 露华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露华·玉簪》是一首描绘玉簪花的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玉簪的美丽和象征意义。"瀛洲种玉"开篇,暗示玉簪的珍贵,如同仙境中的珍宝。接下来,词人将玉簪比作月下的花神,用"月下深斸"形容其在静谧夜晚的生长,形象生动。

"琢就瑶笄",将玉簪比喻为精美的玉簪发饰,"光映鬓云斜矗"则描绘出佩戴时的华美景象。"几度借取搔头"一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人们对玉簪的喜爱和珍视。"汉宫妆束"暗指玉簪曾被用于宫廷华服,增添了历史的韵味。

"风露冷,幽香半襟",写出玉簪在清冷夜风中散发出的香气,令人陶醉。"亭亭雪艳愁独",以雪白的玉簪自比,表达孤独而高洁的情感。"爱粉沁冰筒,须拈金粟"进一步描绘玉簪的洁白和质感,仿佛能感知其冰凉而细腻。

"石上那回磨断,争忍轻触",表达了对玉簪易损的惋惜,以及对它的小心翼翼。"一自楚客归来,珠履旧游谁续",借楚客归来后的失落,暗示了玉簪主人的变迁,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最后,"秋梦起,残妆半簪坠绿"以秋夜梦境收尾,留下玉簪掉落的一幕,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余韵,展现了词人对玉簪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词以玉簪为载体,寓言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富有诗意和哲理。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

檐宿吴云,风经楚袂。门深不似春宵闭。

碧疏吹溜湿灯花,客卿无梦寻珂里。

剪韭吟边,听潮浪里。江悬漏杳归心碎。

相思鸠外绿蓑寒,一帘蕉响秋如水。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清平乐

瑶英轻洒。姑射飘仙驾。巧夺孤山能变化。

夭娇飞来白下。绝怜玉骨清姿。不随红紫芳时。

要识天然标格,竹篱茅舍横枝。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临江仙.和元遗山

南去北来人自老,落花飞絮悠悠。

思君一度一登楼。无穷烟水里,何处认并州。

忽见姓名双泪落,新诗聊浣离愁。

若为重醉绣江秋。芙蓉明月下,来往一扁舟。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夜飞鹊.望亭雨泊,偕艺风同作,绘同舟听雨图纪之

西风暗、吹雨黄叶声边。孤棹冷泊吴烟。

津桥星火半明灭,羁人相对迟眠。

潇潇又成阵,正山钟搀断,野柝催阑。

清愁万点,任篷窗、一向无言。

凄绝转蓬身世,偏共卧沧江,经岁经年。

今夕茫茫云水,波深月黑,何处鸣舷。

拥衾剪烛,想芦中、梦醒都寒。

怕栖乌惊起,明朝揽镜,换了朱颜。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