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其三)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

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径]韵

翻译

乱山在早晨的朦胧中层层叠叠,我沉睡未醒,微凉的晨风也难以唤醒。
昨晚饮酒时,你多次叹息,我料想你此刻定然梦回吴兴。

注释

乱山:形容山峦错杂,密集。
晓:早晨。
拥:环绕,包围。
千层:形容山多且密集。
睡美:熟睡。
初凉:微凉的早晨。
撼:摇动,震动。
不应:不回应,指未被唤醒。
昨夜:昨晚。
酒行:饮酒畅谈。
君:你。
屡叹:多次叹息。
定知:必定知道。
归梦:回家的梦。
到:到达。
吴兴:古地名,今浙江湖州一带,可能有特定的情感或回忆关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光晓色、自然景观与人情感受交织的图画。"乱山遮晓拥千层",形象地表达了山峦重叠、阳光难以穿透的场景,也许暗示着一种心境或现实中的迷茫和困惑。而"睡美初凉撼不应"则展示了诗人在清晨微凉中从酣睡中醒来,可能是在外宿或旅途中所经历的体验。这里的"撼"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可以理解为外界的声响打破了内心的宁静,也可以解读为诗人内心对现实的不甘与抗拒。

接着的"昨夜酒行君屡叹",表达了诗人昨晚饮酒时的情感波动。"定知归梦到吴兴"则是诗人在醉酒之际,或是在后来的梦中,都渴望回到心中的一个地方——吴兴。这不仅仅是一种地理上的向往,更可能包含着对某段时光或某种情感的怀念。

从这短短四句,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他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悟。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情感流动,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慰藉,也是对现实不满的逃避。在这里,苏轼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既真实又超然的诗歌境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其四)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点夜凉。

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其五)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

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和沈立之留别二首(其一)

而今父老千行泪,一似当时去越时。

不用镌碑颂遗爱,丈人清德畏人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和沈立之留别二首(其二)

卧闻铙鼓送归艎,梦里匆匆共一觞。

试问别来愁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