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寻沈从先不遇

当年踏遍吴门路,十日寻君不知处。

年来踪迹虽相闻,邻人又道移家去。

阊阖城中多路岐,异乡客子那能知。

东寻西访竟不得,惟有残月相追随。

几回欲向朱门问,知君不与朱门近。

欲向红尘问故人,知君寄迹非红尘。

行尽朱门兼白屋,夜深空作穷途哭。

出城昏黑迷归舟,满天风露江干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寻找友人的过程,充满了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之情。诗中的“吴门”指苏州,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象征着文雅与诗意。诗人踏遍苏州的街巷,却未能找到友人的踪迹,表达了对友人离散的遗憾。

“年来踪迹虽相闻,邻人又道移家去”,写出了诗人虽然通过消息得知友人可能的去向,但实际探访时却发现友人已迁居他处,流露出一种失落感。接下来,“阊阖城中多路岐,异乡客子那能知”,点明了苏州城内道路复杂,对于外来者来说难以辨识,暗含了寻找过程的艰难。

“东寻西访竟不得,惟有残月相追随”,描述了诗人四处寻找而未果,只有残月陪伴左右,形象地表现了孤独与无助。最后,“几回欲向朱门问,知君不与朱门近。欲向红尘问故人,知君寄迹非红尘”,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询问权贵或世俗之人来寻找友人,但意识到友人并不属于这样的社会阶层,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身份的理解和尊重。

“行尽朱门兼白屋,夜深空作穷途哭”,写出了诗人历经各种地方,最终在夜晚无果而归,只能独自哭泣,表达了深深的哀伤和无奈。最后一句“出城昏黑迷归舟,满天风露江干宿”,则以诗人离开苏州城,迷失在黑暗中,最终在江边住宿为结尾,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强化了主题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在寻找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无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夕词

遥天万里银河碧,双星却笑孤眠客。

玉露金风半夜寒,罗襦绣幕千山隔。

天上人间共此宵,天孙翻近美人遥。

应知楼上蛾眉女,妒杀空中乌鹊桥。

形式: 古风

题画马扇面赠陈幼谦

真龙产自于阗国,促腕高蹄称汗血。

顾影骄嘶赤电生,过都历块红尘灭。

此物何年入汉家,番酋作贡过流沙。

天闲不羡乘黄选,内厩宁论白鼻騧。

扇头一见生惊诧,貌出权奇更高价。

已识雄姿胜渥洼,况看妙手惊曹霸。

吁嗟此马今岂无,安知枥下非神驹。

九方不作孙阳死,世上于今只按图。

形式: 古风

孝友堂慈竹歌为张稚通赋

主人家在苕溪曲,不种奇花种脩竹。

客来看竹问何名,主人竹下吞声哭。

自言此竹生质奇,不产终南非嶰谷。

物性能同慈母心,龙孙爱护知寒燠。

谁移此竹种庭阶,老母当年手自栽。

已看翠色凌萱草,自有清阴覆绿苔。

老母辞堂今几载,此竹青青犹未改。

黄土年来上板舆,红尘久已生莱綵。

可怜母逝竹空存,见竹还思慈母恩。

主人一语一呜咽,座客闻之皆断魂。

从今品竹修新谱,不独湘江有泪痕。

形式: 古风

题顾长卿小影

郎君年少称高格,发未胜冠才覆额。

同誇秀骨迈凡儿,已有雄文惊座客。

此日重披旧画图,神情虽是容华殊。

挥毫写照方童稚,转眼相逢成壮夫。

悠悠岁月催人老,人生颜色难长好。

休将青鬓度年华,自致云霄须及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