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词

遥天万里银河碧,双星却笑孤眠客。

玉露金风半夜寒,罗襦绣幕千山隔。

天上人间共此宵,天孙翻近美人遥。

应知楼上蛾眉女,妒杀空中乌鹊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七夕词》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描绘了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场景,以及人间女子对这一美好时刻的复杂情感。

“遥天万里银河碧”,开篇以广阔的天空和清澈的银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银河碧蓝,仿佛是夜空中最纯净的色彩,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浪漫时刻。

“双星却笑孤眠客”,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牛郎与织女比作一对笑语欢声的伴侣,与孤单的旅人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体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喜悦,也暗示了人间女子对这份爱情的向往与羡慕。

“玉露金风半夜寒,罗襦绣幕千山隔”,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七夕之夜的清冷与遥远。玉露和金风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罗襦绣幕则描绘了人间女子的装扮,与牛郎织女的相会形成对比,突出了人间的孤独与寂寞。

“天上人间共此宵,天孙翻近美人遥”,这两句表达了天上人间共享同一夜晚的美好愿望,但同时也揭示了距离与分离的现实。天孙(织女)虽近在咫尺,但对于人间的女子来说,却如同远在天涯,无法触及。

“应知楼上蛾眉女,妒杀空中乌鹊桥”,最后一句通过想象中的楼上女子对乌鹊桥的嫉妒,进一步深化了人间女子对牛郎织女爱情的羡慕之情。乌鹊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象征,而女子的嫉妒则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不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描写,以及人间女子复杂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关于爱情、相聚与分离的独特魅力。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画马扇面赠陈幼谦

真龙产自于阗国,促腕高蹄称汗血。

顾影骄嘶赤电生,过都历块红尘灭。

此物何年入汉家,番酋作贡过流沙。

天闲不羡乘黄选,内厩宁论白鼻騧。

扇头一见生惊诧,貌出权奇更高价。

已识雄姿胜渥洼,况看妙手惊曹霸。

吁嗟此马今岂无,安知枥下非神驹。

九方不作孙阳死,世上于今只按图。

形式: 古风

孝友堂慈竹歌为张稚通赋

主人家在苕溪曲,不种奇花种脩竹。

客来看竹问何名,主人竹下吞声哭。

自言此竹生质奇,不产终南非嶰谷。

物性能同慈母心,龙孙爱护知寒燠。

谁移此竹种庭阶,老母当年手自栽。

已看翠色凌萱草,自有清阴覆绿苔。

老母辞堂今几载,此竹青青犹未改。

黄土年来上板舆,红尘久已生莱綵。

可怜母逝竹空存,见竹还思慈母恩。

主人一语一呜咽,座客闻之皆断魂。

从今品竹修新谱,不独湘江有泪痕。

形式: 古风

题顾长卿小影

郎君年少称高格,发未胜冠才覆额。

同誇秀骨迈凡儿,已有雄文惊座客。

此日重披旧画图,神情虽是容华殊。

挥毫写照方童稚,转眼相逢成壮夫。

悠悠岁月催人老,人生颜色难长好。

休将青鬓度年华,自致云霄须及早。

形式: 古风

分得黄金台送屠田叔转运使赴京

燕山日落悲风起,百尺高台留故址。

满地狐踪丘陇间,千金马骨荆榛里。

至今行客说燕昭,爱士高风久寂寥。

侵阶碧草空留色,翳土黄金已尽销。

我家定鼎都燕蓟,正是黄金台上地。

万里星槎上汉来,诸侯露冕朝天至。

台前贤士集如云,拄笏弹冠谒圣君。

阳气自生吹黍谷,英雄岂说乐将军。

屠君拥传辞闽海,自有高才轻郭隗。

休叹盐车上太行,何须吊古登寒垒。

至尊侧席正求才,太室明堂日日开。

白璧虞卿先拜赐,黄金宁用筑空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