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见田中病牛

垄上病牛良可悲,皮毛枯槁头角垂。

两鼻谽谺只自喘,四蹄屴岌曾不皮。

牧童默坐罢牵挽,耕叟拱立徒嗟咨。

朝驱暮使气力尽,尔死主人安得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田埂上的病牛实在可怜,皮毛干枯,角也无力下垂。
两个鼻孔大张着,只是自己喘息,四蹄瘦弱,连皮肤都快见不到。
放牛的孩子静静地坐着,不再拉它,农夫则恭敬地站着,只能叹息。
早晨赶它劳作,傍晚又让它疲惫不堪,直到你死去,主人又怎能知晓呢?

注释

病牛:形容身体衰弱、生病的牛。
皮毛枯槁:形容牛的皮毛失去光泽,干枯无生气。
两鼻谽谺:形容牛的鼻孔张得很大,呼吸困难。
四蹄屴岌:形容牛的蹄子瘦弱无力。
牧童:放牛的孩子。
耕叟:耕地的老者。
嗟咨:叹息,表示同情或无可奈何。
气力尽:力气耗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景象,通过对一头病弱牛只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苦难和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开篇"垄上病牛良可悲,皮毛枯槁头角垂"两句,以形象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牛只因为疾病而变得虚弱无力的模样,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传递了一种哀愍之情。

接下来的"两鼻谽谗只自喘,四蹄屴岌曾不皮"进一步强化了牛只痛苦的状态。"牧童默坐罢牵挽,耕叟拱立徒嗟咨"则转换了视角,从牛只的病状转向农人对待这头牛的情态,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同情。

诗歌最后"朝驱暮使气力尽,尔死主人安得知"一句,则是对劳作生活中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对病牛的描写,表达了对于辛勤工作而命运多舛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然界生命消长的感慨。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

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镬。

时行古关道,十步九立脚。

烟云炙尽散,树木晒欲落。

喉鼻喘不接,齿舌津屡涸。

担血僮破领,鞍汗马濡膊。

幽坑困猿狖,密莽渴鸟雀。

至此因自谓,胡为就名缚。

所利缘底物,奔走冒炎恶。

尘心日夜迫,欲住不能略。

因念吾故园,左右悉林薄。

昔我未第时,此有文酒乐。

长松借高荫,飞瀑与清濯。

层崖对僧咏,大石引客酌。

畏景虽赫然,无由此流烁。

于今只梦想,欲往途路邈。

所效殊未立,期归尚谁约。

徒尔发短歌,西首谢岩壑。

形式: 古风

子平寄惠希夷陈先生服唐福山药方因戏作杂言谢之

蜀江之东山色尽如赭,有道人云此是丹砂伏其下。

烟云光润若洗濯,涧谷玲珑如刻画。

我闻神仙草药不在凡土生,是中当有灵苗异卉之根茎。

果然人言所出山芋为第一,西南诸郡有者皆虚名。

就中唐福众称赏,肥实甘香天所养。

有时岩头倒垂三尺壮士臂,忽然洞口直举一合仙人掌。

土人入冬农事闲,千篝万锸来此山。

可怜所鬻不甚贵,著价即售曾不悭。

往年子瞻为余说,言君所部之内此物尤奇绝。

后复寄书劝我当饵之,满纸亲题华岳先生诀。

予因购之不惜钱,依方服饵将二年。

其功神圣久乃觉,筋牢体溢支节坚。

自问丹霄几时上,早生两翅教高飏。

尘世如帤不可居,待看鸿濛对云将。

形式: 古风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六)山斋

职事凡少休,馀复不经眼。

幽斋设横榻,尽日对层巘。遥怀寄浩荡,静想萦?嵼。

松雨润书奁,竹风吹酒盏。

荣名付傲兀,胜事入清简。

虽有旧林泉,何须嗟去晚。

形式: 古风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八)会景亭

谁兹敞高亭,磴道绕千蹋。

江山接平远,百里俱会合。

人间最佳景,窗户供远纳。

烟云互蔽亏,虫鸟相应答。

吟笺摘奇胜,画笔写纷杂。

安得日从公,短屐手自蜡。

形式: 古风 押[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