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

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镬。

时行古关道,十步九立脚。

烟云炙尽散,树木晒欲落。

喉鼻喘不接,齿舌津屡涸。

担血僮破领,鞍汗马濡膊。

幽坑困猿狖,密莽渴鸟雀。

至此因自谓,胡为就名缚。

所利缘底物,奔走冒炎恶。

尘心日夜迫,欲住不能略。

因念吾故园,左右悉林薄。

昔我未第时,此有文酒乐。

长松借高荫,飞瀑与清濯。

层崖对僧咏,大石引客酌。

畏景虽赫然,无由此流烁。

于今只梦想,欲往途路邈。

所效殊未立,期归尚谁约。

徒尔发短歌,西首谢岩壑。

形式: 古风

翻译

夏日中午时分,酷热如烧沸的大锅。
行人常经古道,每十步就要停下脚步。
烟雾云气蒸腾后消散,树木被晒得几乎要落下。
喉咙鼻腔喘息困难,口干舌燥不断喝水。
挑夫汗水湿透衣领,马匹鞍上满是汗水。
深坑中猿猴受困,密林里鸟雀口渴难耐。
此刻我自问,为何被名声束缚。
追求的利益究竟是什么,冒着酷暑奔波。
世俗之心日夜驱使,想停留却无法摆脱。
忆起故乡,四周都是树林环绕。
过去未及功名时,这里曾有诗酒之乐。
长松提供阴凉,飞瀑带来清凉洗涤。
山崖边僧人诵经,大石旁友人举杯畅饮。
虽然畏惧烈日,但并未因此消磨意志。
如今只能在梦中回望,归途遥远。
所求尚未实现,期待归乡无人相约。
只能唱着短歌,向西告别山谷。

注释

大暑:夏季最热的时候。
古关道:古老的交通道路。
烟云:指雾气和云彩。
喉鼻:喉咙和鼻子。
幽坑:深而隐蔽的坑穴。
文酒乐:文雅的饮酒聚会。
畏景:强烈的阳光。
流烁:消磨、消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诗人行走在古老的关道上,每十步便要停下来休息。太阳照得连云烟都被炙烤散去,树木也因烈日而变得干枯。诗人的喉咙和鼻子因为热气而喘不过气来,口中津液也常常干涸。甚至连马匹的血汗都沾湿了缰绳,而马背上的鞍部也被汗水浸透。

在这样的酷热之下,诗人感慨万分,质问自己为何要受此困扰,只因为对某些事物有所贪恋而奔波劳碌。心中的烦恼与日夜的压迫,让他渴望安住却又不能稍作休息。

诗人的思绪随即飘向了自己的故乡,那里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林。在过去,诗人在那片土地上享受着文墨、美酒和音乐的乐趣。高大的松树为他提供了宽广的阴凉,而飞流的溪水则伴随着清新的水声。层叠的山崖对应着僧侣的吟咏,大石旁边是客人举杯畅饮的场所。尽管景色壮观,但诗人现在却无法亲临其境,只能在梦中追想。

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当前困顿处境的无奈感受。末尾的短歌,是诗人对西边岩壑的一种谢意之情,也是他内心渴望逃离现状、返回故里的强烈愿望。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子平寄惠希夷陈先生服唐福山药方因戏作杂言谢之

蜀江之东山色尽如赭,有道人云此是丹砂伏其下。

烟云光润若洗濯,涧谷玲珑如刻画。

我闻神仙草药不在凡土生,是中当有灵苗异卉之根茎。

果然人言所出山芋为第一,西南诸郡有者皆虚名。

就中唐福众称赏,肥实甘香天所养。

有时岩头倒垂三尺壮士臂,忽然洞口直举一合仙人掌。

土人入冬农事闲,千篝万锸来此山。

可怜所鬻不甚贵,著价即售曾不悭。

往年子瞻为余说,言君所部之内此物尤奇绝。

后复寄书劝我当饵之,满纸亲题华岳先生诀。

予因购之不惜钱,依方服饵将二年。

其功神圣久乃觉,筋牢体溢支节坚。

自问丹霄几时上,早生两翅教高飏。

尘世如帤不可居,待看鸿濛对云将。

形式: 古风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六)山斋

职事凡少休,馀复不经眼。

幽斋设横榻,尽日对层巘。遥怀寄浩荡,静想萦?嵼。

松雨润书奁,竹风吹酒盏。

荣名付傲兀,胜事入清简。

虽有旧林泉,何须嗟去晚。

形式: 古风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八)会景亭

谁兹敞高亭,磴道绕千蹋。

江山接平远,百里俱会合。

人间最佳景,窗户供远纳。

烟云互蔽亏,虫鸟相应答。

吟笺摘奇胜,画笔写纷杂。

安得日从公,短屐手自蜡。

形式: 古风 押[合]韵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四)竹轩

此景绝可爱,丛筠挺修竿。

侵帘复映幌,翠影何檀栾。

霜威忌晚秀,雨气矜晴寒。

每向极静时,幽禽发清弹。

自无车马尘,飞来泊琅玕。

宜遣老铃下,日日申平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