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笛诗寄杨廉夫

一段清冰百鍊钢,曾翻宫徵侍虚皇。

裂开黄鹤矶头石,惊落青鸾镜里霜。

仙子佩环新乐府,翰林风月旧文章。

道人清节磨砻久,却笑桓伊独据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铁笛诗寄杨廉夫》由元代诗人卞思义所作,通过“清冰百鍊钢”这一意象,巧妙地描绘了铁笛的质地与音色,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句“一段清冰百鍊钢”,以“清冰”比喻铁笛的纯净与高洁,而“百鍊钢”则强调了铁笛经过无数次锤炼,最终铸就的坚韧与不屈。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铁笛的材质之精良,也暗示了其声音的清澈与响亮。

接着,“曾翻宫徵侍虚皇”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铁笛视为能够演奏出美妙音乐的乐器,仿佛它在为虚幻的帝王服务,进一步强化了铁笛作为艺术媒介的独特地位。

“裂开黄鹤矶头石,惊落青鸾镜里霜”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铁笛吹奏时所产生的震撼效果。黄鹤矶头石裂开,象征着音乐的力量足以撼动山石;青鸾镜里的霜惊落,则是说音乐之美妙,如同仙境中的霜花被触动般,令人感到既神秘又震撼。

“仙子佩环新乐府,翰林风月旧文章”两句,将铁笛的音乐与仙界、文人雅士的生活相联系,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氛围。新乐府与旧文章的对比,既体现了音乐的创新性,也暗示了它对传统文学艺术的传承。

最后,“道人清节磨砻久,却笑桓伊独据床”两句,通过道人与桓伊(晋代著名笛师)的对比,表达了对铁笛独特品质的赞美。道人清高的节操经过长时间的磨砺,而桓伊虽是笛师,却显得有些孤芳自赏。这里暗含了对铁笛不仅技艺高超,更具有高尚品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铁笛的细腻描绘和丰富联想,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蕴含了对音乐、艺术以及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3)

卞思义(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约1338年前后在世),楚州(今江苏淮安。早年有诗名。浙西宪府以其才贤,辟为属掾。虽居官,犹不废吟咏。任满转达德录判,又辟为庸田制司掾史。能苦吟,对客谈诗,终日不绝。作诗四章《叠嶂楼》、《响山》、《昭亭》、《书堂》,一时唱和者甚众。尝作铁笛诗寄杨维桢,颇为所赏。诗多失传,《元诗选·三集》录二十三首,题《宜之集》

  • 字:宜之
  • 籍贯:一作光州)

相关古诗词

和杨廉夫新居韵

楼居最喜傍西河,春水溶溶生绿波。

近市小桥云影乱,隔帘疏雨竹声多。

执经弟子登金马,换帖山人贽白鹅。

欲向尊前吹铁笛,且听牙板翠儿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清隐杨鍊师

野鹤昂藏自不群,往来瀛海绝嚣氛。

碧瞳老去照秋水,石室晓来生白云。

采药每于松下见,步虚时向月中闻。

《太玄》亲授神仙秘,霜茧淋漓旧墨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大瀛海道院为吕啬斋作

人间咫尺大瀛海,方丈蓬莱信杳然。

若木三更先吐日,弱流万里不通船。

未同徐福来求药,好访安期且问仙。

闻说吕公高隐处,蛟龙常护石床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巢云为吴义卿作

元气氤氲天四垂,我来高处足栖迟。

笑看乌鹊空三匝,肯与鹪鹩共一枝。

露湿衣裳星斗近,暖生毛骨梦魂知。

有时借得天风便,唤取仙人白鹤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