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故书二首(其二)

难窥一字脚,空皱两眉头。

孤露无三乐,凄凉有四愁。

诗疵撚须改,丹走出神求。

元不离禅榻,当年遍九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难以理解一字一句的深意,徒然皱起双眉思考。
孤独中找不到三种快乐,只有四份凄凉的思绪。
为了诗歌的完美,捻着胡须反复修改,全神贯注。
其实我从未离开过禅修的床榻,当年足迹遍布天下各地。

注释

难:难以。
窥:看透。
字:文字。
脚:这里指诗句的含义。
空:徒然。
皱:皱起。
眉头:额头。
孤露:孤独。
无:没有。
三乐:三种快乐。
凄凉:凄清、悲凉。
四愁:四种忧愁。
诗疵:诗歌中的瑕疵。
撚须:捻着胡须。
改:修改。
出神:全神贯注。
元:本来。
不离:并未离开。
禅榻:禅修的床榻。
当年:过去。
遍:遍布。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泛指天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理故书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写作态度的七言绝句。

“难窥一字脚,空皱两眉头。”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用心,每一个字都要精心挑选,使得眉头紧锁。这里的“难窥”指的是难以望其项背,形容作品中每一字都需深思熟虑;“空皱两眉头”则是形容诗人在创作时的心情,虽无实际困扰,但因用心过度而皱起了眉头。

“孤露无三乐,凄凉有四愁。”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冷清。古人常以“三乐”形容生活中的快乐时刻,而“孤露”则意味着孤独与寂寞;而“四愁”则指的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这里没有具体说明,但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国家大义、个人理想等方面的关切。

“诗疵撚须改,丹走出神求。”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创作质量的严苛要求。“诗疵”指的是诗中的瑕疵,而“撚须改”则是必须细致修改的态度;“丹走出神求”则形容诗人的用心和追求,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得自己的作品达到完美。

“元不离禅榻,当年遍九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诗道的执着和对名声的淡然。“元不离禅榻”说明诗人平日里都不离开书案,即便是休息时也离不开文字;“当年遍九州”则意味着诗人的作品曾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国家,显示出诗人的才华和影响力。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严谨的创作态度,更透露出他对于文学艺术追求极高以及对个人声名持有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理故书二首(其一)

轴犹插高架,檠已弃低墙。

可惜亡三箧,安能读一箱。

自惭伯仁退,不及阿宜长。

但忆初强记,谁知晚健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盖竹庙

借榻丛祠日已曛,瓣香频此谒灵君。

傥来梦事休重卜,向去诗材进几分。

明主不消人谏猎,故山空使客移文。

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盗发蔡端明墓一首和竹溪韵

忠惠松楸过者钦,谁知藏伏祸机深。

英魂久向兹埋玉,佛面今为汝削金。

下马三号空抆泪,磔蟆万段亦甘心。

迩来野外无全冢,谩使闲人愤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第三龙湫

绝顶谒龙公,森寒石作宫。

路盘青壁上,瀑泻白云中。

僧说闻雷出,人疑与海通。

几时阴晦夜,来此看拿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