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吴巨手

白云何晶晶,倏忽归无形。

尸居龙不见,与君共沉冥。

黄虞久已没,吾道难独清。

深谷何逶迤,朱华含春荣。

采采以疗饥,将游太上庭。

汤火煎太和,膏粱损奇龄。

浮沉日月中,人命如流萤。

哀哉嵇叔夜,多才乃捐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答吴巨手》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其内容深沉而富有哲理,展现出诗人对人生、道德、艺术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白云何晶晶,倏忽归无形”描绘了白云飘渺、瞬息万变的景象,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莫测。接着,“尸居龙不见,与君共沉冥”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人比作“尸居”,即看似静止不动,实则内心充满波澜,与“龙不见”形成对比,表达了人在世间的孤独与无奈。

“黄虞久已没,吾道难独清”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道德观念逐渐消逝的感慨,以及在复杂社会中坚守自我信念的艰难。接下来,“深谷何逶迤,朱华含春荣”描绘了一幅山谷蜿蜒、春花绽放的画面,寓意着即便身处困境,生命依然充满生机与希望。

“采采以疗饥,将游太上庭”表明诗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解脱,渴望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汤火煎太和,膏粱损奇龄”则揭示了物质生活对精神世界的侵蚀,强调了精神修养的重要性。

最后,“浮沉日月中,人命如流萤”以日月星辰和飞舞的流萤为喻,形象地表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时光,追求永恒的精神价值。“哀哉嵇叔夜,多才乃捐生”引用嵇康的故事,表达了对才华横溢却因各种原因遭遇不幸的文人志士的同情与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德、艺术以及自然界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还故山作

谁谓客行乐,岁寒无衣裳。

羁栖在枳棘,悠悠思故乡。

步出稽山门,乘春聊徜徉。

丹霞抱秀粤,珍木交回塘。

水鸟相和鸣,窈窕皆鸳鸯。

人生道不存,何以持文章。

苟与太虚冥,仁义皆秕糠。

南金一出矿,遂为贫者殃。

长叹辞世人,飘飖归罗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将归省母留别诸友人(其一)

海上三珠树,孤鸾鸣啾啾。

养子羽翼成,翻飞向九州。

九州一何旷,回顾生烦忧。

寻仙蓬壶中,谒帝昆崙丘。

繁霜陨百草,琅玕无晨羞。

慈乌能反哺,凤兮命不犹。

归与守故巢,戢翼为良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将归省母留别诸友人(其二)

良谋亦何有,持道足娱亲。

母为天上月,子如江中云。

云月相终始,流光谁与伦。

翩翩两海燕,挟雏游青春。

衔我蕙兰花,悲音何感人。

形式: 古风

将归省母留别诸友人(其三)

感人惟杨柳,飞花皎如雪。

如雪岂不芳,所忧本根绝。

昔我与亲辞,五岳将寻师。

乃觏姑射人,赠我青莲枝。

青莲合为丹,能生明月姿。

岂敢自恰悦,万里其持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