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少卿知襄州

荆州太守随车雨,昨夜云从岘首生。

候吏莫辞弓箙重,春泥初著马蹄轻。

朝穿锦石江滩润,暮入烟堤竹屋鸣。

却叹当年杜元凯,沉碑空爱异时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荆州太守的车驾如同随风而来的雨,昨夜的云彩从岘山之巅升起。
守卫官员不要嫌箭筒和弓重,因为春天的泥土刚被马蹄踏过,显得格外轻盈。
清晨时分,马蹄踏过锦石覆盖的江滩,湿润而宁静;傍晚时分,马匹进入烟雾缭绕的堤岸,竹屋中回荡着声响。
不禁感叹当年的杜元凯,他沉碑立志,只希望后世能记住他的名声。

注释

随车雨:形容雨势如车马般连绵不断。
岘首:岘山的山顶,代指荆州地区。
候吏:守卫或迎接官员的官吏。
春泥初著马蹄轻:春天泥土湿软,马蹄踩上去感觉轻盈。
锦石:色彩鲜艳的石头,形容江滩景色。
杜元凯:古代人物,此处可能指有志于身后留名的人。
沉碑:古人埋碑以记事,象征留下遗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马少卿知襄州》,通过对荆州太守出行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赴任襄州的祝福和对历史人物的感慨。首联“荆州太守随车雨,昨夜云从岘首生”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雨后清新之景,暗示了友人的出行顺利;“候吏莫辞弓箙重,春泥初著马蹄轻”则写出了官员出行的轻快与期待,以及对道路状况的细致观察。

接下来,“朝穿锦石江滩润,暮入烟堤竹屋鸣”进一步描绘了襄州沿途的秀美风光,晨起时江滩湿润,傍晚时竹屋悠扬,充满了诗意。最后,“却叹当年杜元凯,沉碑空爱异时名”借杜元凯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政绩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英雄空留名声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典故的巧妙运用,既传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又寓含了深沉的历史思考,展现了梅尧臣诗歌的韵味和格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马仲途司谏使北

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

貂裘不见风霜劲,雁碛遥知道路艰。

冰脍芥齑非楚味,玉苕兰茁说燕颜。

单于不敢轻中国,名马新调为送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马廷评之馀姚

越乡知胜楚,君去莫辞遥。

晓日鱼虾市,新霜橘柚桥。

河流通海道,山井应江潮。

近邑逢鸥鸟,先应避画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送马行之都官

昭亭山下送君时,不畏西行剑栈危。

笮马跨来身更健,吴船乘去计非迟。

钱塘湖上寻云屋,巾子峰前种槿篱。

此趣已高天下士,不须功业似鸱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勾谌太丞通判颍州

颍川倒湾流,栏船曲转钩。

吏迎如太守,民望亚诸侯。

芳圃深通野,寒湖半抱州。

前贤多旧迹,佳咏听君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