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之万联

昭代数名臣,先后人才六文达;

一篇读遗疏,古今痛哭两长沙。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以沉痛之情悼念张之万,将他与历史上的名臣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深切哀思。

“昭代数名臣”,开篇即点明在当代,张之万是众多杰出人物中的佼佼者,强调了其非凡的地位和影响力。“先后人才六文达”则进一步赞扬张之万在众多贤能中脱颖而出,不仅才华横溢,更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如同古代的名臣一般,为后世所景仰。

“一篇读遗疏”,转而聚焦于张之万去世后留下的遗书或遗言,通过这一行为,展现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厚意,以及其人格的伟大。遗疏往往承载着个人的最后愿望和对未来的期许,读之令人动容。

“古今痛哭两长沙”,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将张之万的逝世比作历史上两位著名的长沙人士(可能指的是屈原或贾谊)的离世,引发了古今人们的共同哀悼。这种类比不仅凸显了张之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表达了对其逝世的深切悲痛和怀念。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既赞美了张之万的卓越成就和高尚品德,又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哀悼之情,是一幅富有深意的悼念之作。

收录诗词(1514)

待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张之万联

梁木遽摧残,岂徒吾党青年,一恸同声为国惜;

谤书无价值,就论学章邮政,两遭弹语负公多。

形式: 对联

挽张之万联

公今未死,不过代民族往诉帝阍,苍苍者如鉴血诚,方将左设铎、右悬鼗,唤醒众生,虽在九原开口笑;

臣本无知,最恫任神州沦为鬼国,莽莽然谁非胞与,纵使石镌名、铜铸像,兴言遗恨,何曾一事满心来。

形式: 对联

挽叶祖圭联

落花时节正逢君,比屋言欢,最难忘故人鸡黍;

大树飘零今殆尽,登楼蒿目,问谁平亚海风涛。

形式: 对联

挽华世芳联

空冀北之一群,通都传诗伯英名,畴人绝学;

哀江南兮千里,故国有芙蓉城郭,杨柳楼台。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