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自北沙移舟作是日闻贼革面

宛宛转湖滩,遥遥隔城邑。

是时雨初霁,众绿带馀湿。

晓泽澹不波,菰浦觉风入。

我生莽未定,世故纷相袭。

腼然贺兰面,安视一坐泣。

岂知虎与狼,义感功反集。

尧俗可尽封,呜呼吾何及。

气苏巨浸内,未恨乏供给。

日历会有穷,吾行岂须急。

近树背人去,远树久凝立。

聊以忧世心,寄兹忘怏悒。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翻译

湖滩婉转曲折,城池遥遥相隔。
此时雨后初晴,翠绿还带着湿润。
清晨湖面平静无波,风从菰浦轻轻吹过。
人生道路迷茫未定,世事纷繁接踵而来。
我面容羞涩如贺兰山,静观众人默默哭泣。
谁能料到,凶猛的虎狼也能被道义感动,团结一致。
尧帝时代的风俗淳朴,可惜我无法效仿。
虽然内心渴望贡献,但并不遗憾缺乏物质支持。
日历总有尽头,我的行程无需过于匆忙。
靠近树木时我悄然离开,远处的树长久站立。
暂且用这份忧世之心,寄托在这诗中,排解心中的郁结。

注释

宛宛:婉转曲折。
湖滩:湖泊边的沙滩。
城邑:城市。
霁:雨后放晴。
晓泽:清晨的湖面。
菰浦:长有菰草的水边。
腼然:羞涩的样子。
贺兰面:比喻清秀的脸庞。
尧俗:指古代淳朴的风俗。
巨浸:大湖或大海。
怏悒:愁闷、不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与义在雨后湖边的所见所感。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滩上翠绿植物在雨水滋润后的清新景象,湖面平静如镜,微风轻拂菰浦。诗人感慨自身命运不定,世事纷扰,如同面对泣诉的人群,内心充满困惑。

然而,诗中转折,诗人提到虽然面临虎狼之患,但仍有正义感召,使得团结和力量得以凝聚。他感叹如尧舜之世的理想社会难以实现,自己无法赶上那样的盛世。尽管生活条件简陋,诗人并不急于改变现状,而是选择在自然中寻找慰藉,暂时放下心中的忧虑和不快。

最后,诗人观察着近处和远处的树木,借以寄托自己的忧世之情,试图从大自然中寻得心灵的宁静。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思考和坚韧。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入城

竹舆声伊鸦,路转登古原。

孟冬郊泽旷,细水鸣芦根。

雾收浮屠立,天阔鸿雁奔。

平生厌喧闹,快意三家村。

思生长林内,故园归不存。

欲为唐衢哭,声出且复吞。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入城

舴艋溯溪来,款段踏山去。

入城缘底事,要识崎岖路。

稻塍白纵横,茅岭青盘互。

牧儿歌不休,孤客自多惧。

士行犹运甓,文公亦习步。

我敢忘艰难,冲烟问荒渡。

形式: 古风

八关僧房遇雨

脱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适。

池上风忽来,斜雨满高壁。

深松含岁暮,幽鸟立昼寂。

世故方未阑,焚香破今夕。

形式: 古风

八音歌(其一)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

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

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

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