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叩门剥啄涕沾襟,忽忆僧孙病骨侵。" 这两句通过叙述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分的寂寞与思绪,表现了他对于远方朋友汉孙(可能是指同朝代的另一位诗人)的牵挂之情。"剥啄"形象生动地描摹出夜晚的寂静,而"僧孙病骨侵"则透露出对友人健康状况的担忧。
"壁上卧龙香线断,柱间题凤墨痕深。" 这两句诗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将室内的装饰与文字创作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文学创作如同壁上的卧龙和柱间的题凤一样,留下深刻的印记。
"仓皇不瞑思君眼,辗转犹希住世心。" 这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与生命的珍视之情,以及在面对逝去和消散时所持有的渴望和无力感。
"真意自天渠信否,赠篇聊当阁中箴。" 最后两句诗则是诗人的自我抒怀,他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希望这些文字能够作为对友人的一种提醒和勉励。
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是一篇优秀的咏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