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黄庐陵伯庸诗卷

句法何曾问外人,单传山谷当家春。

截来云锦花无样,倒写珠胎海亦贫。

汗竹香中翻墨汁,扶桑梢上挂头巾。

诗名官职看双美,向道儒冠不误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从未向外界询问过句法规则,只在山谷间流传着春天的气息。
如同截取云锦,花朵千变万化,即使大海也因之显得贫瘠。
在散发着汗竹香气的墨水中挥毫泼墨,头巾挂在扶桑树梢上。
诗名与官职相互辉映,显示出双重的美好,遵循正道的儒者帽子不会误导自己。

注释

句法:指诗歌的结构和规则。
外人:指非诗人圈内的人。
山谷:隐喻偏远或文化传承的地方。
云锦:比喻华丽的诗文。
珠胎:形容诗文的丰富多样。
海亦贫:表达诗海的丰富程度。
汗竹:竹子的一种,有清香。
墨汁:指书写诗文的墨水。
扶桑:神话中的日出之地,象征东方或高远。
诗名:诗作的声誉。
官职:所担任的官位。
双美:两者皆佳。
儒冠:儒者的帽子,代指儒者身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书黄庐陵伯庸诗卷》。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个人才华的自信。

"句法何曾问外人,单传山谷当家春。"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立性,不依傍于他人的意见或模式,而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自然感受融入诗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截来云锦花无样,倒写珠胎海亦贫。"

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诗人创作上的创新精神,即使是美丽如云锦之物,也无法与自己内心的丰富世界相媲美。

"汗竹香中翻墨汁,扶桑梢上挂头巾。"

此处描绘了一幅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写作情景,汗竹指竹制的文房四宝之一——笔洗,桑梢则是树枝,用以悬挂头巾。这两句展示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文学创作的专注态度。

"诗名官职看双美,向道儒冠不误身。"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即在文学成就和仕途进展之间寻求平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才华获得世人认可,同时也能在仕途中有所建树,不辜负自己的修养。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才华,还反映出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角色之间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五月一日过贵溪舟中苦热

半月阴凉天气佳,今朝新暑不饶些。

一生怕热长逢热,千里还家未到家。

入却船来那得出,恰方日午几时斜。

劝君莫爱高官职,行路难时却怨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

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

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

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其三)

芦挥麈尾话清秋,柳弄腰支舞绿洲。

引得江风颠入骨,戏抛波浪过于楼。

十程拟作一程快,一日翻成十日留。

未到大江愁未到,大江到了更添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其二)

荻篱萧洒织来新,茅屋横斜画不真。

乾地种禾那用水,湿芦经火自成薪。

岛居莫笑三百里,菜把活它千万人。

白浪打天风动地,何曾惊著一微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