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送颜复梁吉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隐约见到一个女郎的盛装映照在浅浅的溪水中,天空云气稀薄,稀疏的小雨下个不停,路面上泥泞倒也无多。送君地在何处?在戏马台西。
干涸的池沼已经涨满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树林深处传来了黄莺的啼鸣。行人断肠之处,青草是那样凄凉迷离。

注释

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
红妆:一说为随行女仆,一说为彩云。
君:指颜、梁。
颜即颜复,宇长道,颜渊四十八世孙,赐进士出身,官至中书舍人兼国子监直讲。
《宋史》有传。
梁即梁先,字吉老,通经学,工小楷。
苏轼在徐州曾与二人交游,并有诗。
古台:即戏马台。
故址在今徐州市彭城县南,相传为项羽所筑,又名掠马台。
废沼:干涸的池塘。
凄迷:形容景物凄凉而模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的送别场景。"缥缈红妆照浅溪",以轻盈的女子形象映衬在清澈的小溪边,暗示了离别的柔情与女性的娇美。"薄云疏雨不成泥",细雨轻飘,道路洁净,烘托出送别的清新氛围,没有太多尘土和哀愁。

"送君何处古台西",诗人将友人送往古老的亭台西去,寓含着历史的沧桑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废沼夜来秋水满",夜晚的废弃池塘被秋水填满,增添了离别的寂寥与季节的凄凉。"茂林深处晚莺啼",深林中的莺鸟鸣叫,更显孤独与离别后的宁静。

最后一句"行人肠断草凄迷",直抒胸臆,表达了行人(诗人自己)因送别而心碎,眼前杂草丛生,一片凄迷,情感深沉而动人。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的淡淡哀愁与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永遇乐.徐州夜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千秋岁.徐州重阳作

浅霜侵绿。发少仍新沐。冠直缝,巾横幅。

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金菊。

秋露重,真珠落袖沾馀馥。坐上人如玉。

花映花奴肉。蜂蝶乱,飞相逐。

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

须细看,晚来明月和银烛。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阳关曲.赠张继愿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南旧战场。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形式: 词牌: 阳关曲

浣溪沙.彭门送梁左藏

惟见眉间一点黄。诏书催发羽书忙。

从教娇泪洗红妆。

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

归来衫袖有天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