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徐州重阳作

浅霜侵绿。发少仍新沐。冠直缝,巾横幅。

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金菊。

秋露重,真珠落袖沾馀馥。坐上人如玉。

花映花奴肉。蜂蝶乱,飞相逐。

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

须细看,晚来明月和银烛。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秋季重阳节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气氛和个人的情感。"浅霜侵绿",描绘了秋霜轻薄地覆盖在绿色植物上,渲染出秋意渐浓的环境。"发少仍新沐",诗人自述虽然头发稀疏但仍保持清洁,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冠直缝,巾横幅",通过衣着细节展现出人物的端庄与雅致。"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金菊",美人之手轻轻插上菊花,既表达了对美的欣赏,也暗示了时光流逝和岁月的感慨。"秋露重,真珠落袖沾馀馥",进一步描绘了露水的晶莹和菊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坐上人如玉",赞美席间人的气质如美玉般高洁,"花映花奴肉"则以花喻人,形容女子肌肤之美。"蜂蝶乱,飞相逐",生动描绘了热闹的节日场景,蜜蜂蝴蝶围绕花朵飞舞,增添了生机。

"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诗人意识到即使明年身体健康,这样的聚会也可能不再,流露出对相聚时光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须细看,晚来明月和银烛",诗人提醒人们要细细品味眼前的美好,因为美好的时光如同晚来的明月和银烛,转瞬即逝。

整体来看,苏轼的这首《千秋岁·徐州重阳作》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人生的无常,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阳关曲.赠张继愿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南旧战场。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形式: 词牌: 阳关曲

浣溪沙.彭门送梁左藏

惟见眉间一点黄。诏书催发羽书忙。

从教娇泪洗红妆。

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

归来衫袖有天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