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一)

满纸荒凉意。想其间、黯然销者,别魂而已。

却怪老天才思窘,无地将人安置。

教检个船窗独倚。

中坐悲歌多少客,到江湖、谁说非兄弟。

有如此,潞河水。提镫共买春醪醉。

记丛丛水荭花外,峭帆收矣。

梦醒三更寒特甚,一阵夜乌啼起。

怕换了京华酒味。

月地花天清泪满,便欢场、没处生欢喜。

何况在,断篷底。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满纸荒凉意"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沉的情感氛围。"黯然销者,别魂而已"表达了离别之痛,以及对逝去情感的追忆。词人感叹自己的才情困窘,无法为离人提供一个安身之处,只能让他们独自面对孤独。

"船窗独倚"描绘了主人公与别离之人分别后的场景,中坐悲歌,感叹江湖漂泊中的同病相怜,强调了友情的深厚。"潞河水"则象征着他们的共同回忆和情感纽带。

接下来,词人回忆起与友人在丛丛水荭花外共饮的情景,以及梦醒后寒夜的孤寂,"月地花天清泪满"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即使身处欢场,也无法找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心中充满了离别的苦涩,尤其是在"断篷底"的漂泊生活中,这种孤独感更为强烈。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词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怀念和生活境遇的无奈感慨,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共鸣。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其二)

一树初黄柳。到天涯、一番展卷,一番回首。

纸上鸥波曾照影,绿鬓丝丝都丑。

算不是江南载酒。

错把晓风残月句,向旗亭、唱破双鬟口。

侬自作,自承受。当年坐雨篷腰漏。

费工夫结成愁伴,与镫相守。

我辈狂踪无着处,两字才名依旧。

要归享荒山敝帚。

今日披图田怅惘,许多时、面为观河皱。

只少个,画中友。

形式:

金缕曲(其三)题两当轩词后,即用其赠汪剑潭韵

似此难安放。算才华、九天九地,世间休望。

毕竟彼苍相忌甚,少个容人之量。

说破了漫教惆怅。

十二万年仙鬼劫,到碧桃、花落身同葬。

君不见,海波荡。梦君昨夜高楼上。

问吾侪鸾飘凤泊,有何情况。

莫话茫茫才子事,自古多愁多恙。

总不出这条门巷。

烦向玉皇通一讯,甚牵缠、未了伤心帐。

归去也,踏云响。

形式:

金缕曲(其四)

掷笔千花放。觉差强、杜陵野老,白头唫望。

毕竟友人无上寿,几个修罗身量。

累吾辈替他悲怅。

三十年华尘与土,算难将、两字才名葬。

风月夜,古魂荡。还君位业琼楼上。

劝从今鬓丝珍重,莫添愁况。

一种悲秋兼病雨,怕是神仙通恙。

天尽处白杨如巷。

卖履分香都气尽,便英雄、也到西陵帐。

秋坟句,听来响。

形式:

金缕曲(其五)

无处容疏放。问迢迢、玉楼十二,几人相望。

水样才名花样命,那更情深难量。

论才子理应惆怅。

字字风花和泪染,料心头、早有春来葬。

非仅为,诉飘荡。别君数日衙城上。

不堤防歌离吊梦,与君同况。

禅榻光阴休问我,总是维摩旧恙。

谁耐听卖花深巷。

径拟海天高唱去,抱青琴、闯入鲛宫帐。

掷此卷,定奇响。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