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四)

掷笔千花放。觉差强、杜陵野老,白头唫望。

毕竟友人无上寿,几个修罗身量。

累吾辈替他悲怅。

三十年华尘与土,算难将、两字才名葬。

风月夜,古魂荡。还君位业琼楼上。

劝从今鬓丝珍重,莫添愁况。

一种悲秋兼病雨,怕是神仙通恙。

天尽处白杨如巷。

卖履分香都气尽,便英雄、也到西陵帐。

秋坟句,听来响。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掷笔起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杜陵野老"暗指诗人自己,白头期盼,感叹友人寿命短暂,如同修罗般艰辛。词中提到"三十年华尘与土",感叹才华未能长久留存,即使有"两字才名",也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

"风月夜,古魂荡"描绘了凄清的夜晚,似乎连古人的灵魂都在飘荡,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下来,词人劝告友人要珍惜眼前,不要让忧愁增添,因为"一种悲秋兼病雨",连神仙也可能患病。"天尽处白杨如巷"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死亡的主题,暗示友人的命运可能如同那在秋风中摇曳的白杨,最终走向西陵的墓地。

结尾处,"秋坟句,听来响"引用了有关秋坟的诗句,声音回荡,既是对友人离世的哀悼,也是对自己命运的共鸣,充满了深深的哀思和无奈。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词作风格。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其五)

无处容疏放。问迢迢、玉楼十二,几人相望。

水样才名花样命,那更情深难量。

论才子理应惆怅。

字字风花和泪染,料心头、早有春来葬。

非仅为,诉飘荡。别君数日衙城上。

不堤防歌离吊梦,与君同况。

禅榻光阴休问我,总是维摩旧恙。

谁耐听卖花深巷。

径拟海天高唱去,抱青琴、闯入鲛宫帐。

掷此卷,定奇响。

形式:

洞仙歌.初夏即景四首(其一)

送春归也,正园扉悄掩。短梦支持被莺唤。

且垆烟试茗,瓶水安花,甚天气、又到日长人倦。

那回携酒处,哭罢残红,再哭华年暗中换。

休上最高楼,春去楼空,一半是、燕泥堆满。

不埋怨东风惹人愁,反对着东风,者般留恋。

形式:

洞仙歌(其二)

邻园半亩,让游蜂欢喜。罂粟浓时尽来矣。

怎孱风葬绿,猛雨鏖红,能几日、黄菜花开满地。

闲凭亭子望,牡砺墙高,一阵东风换人世。

词客感三生,物变星移,却不道、花犹如此。

便他日登临眼休开,怕这点沧桑,总难回避。

形式:

洞仙歌(其三)

凉波下上,有罗云碧绉。一朵莲花便香透。

记闹红双舸,惨绿单衫,当日个、曾赋佳人雪藕。

蘋乡清绝处,比似江南,只少沿堤水杨柳。

认得旧文鸳,照影年年,怕不等、秋风先瘦。

向烟雨中间听菱歌,问归计何时,五湖三亩。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