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杭杀鸡酌酒招书屏幅,因事不果,以诗志之

不爱家鸡爱野鹜,王子当年诽痴腹。

为爱野鹜杀家鸡,陈子今朝见太奇。

我生少壮忘执笔,谴呵时闻趋庭日。

稍知执笔喜大书,钩银画铁力不如。

学力未深见未广,涂成墨猪空有象。

象作秋蛇春蚓形,或文浅陋语不经。

何期索者集沓至,岂以此行为高致。

无乃嗜好俗浮沈,非因换鹅写来禽。

可怜刻楮年年苦,学书未就苦如许。

呵冻寒天冷不知,挥毫夏暑汗下滋。

陈子本亦善点画,闻我斯言齐蹙额。

焚弃笔砚涉不情,奔走投好实自烹。

解人鲜不能解事,酒肴今非为君饵。

得意濡首倍足豪,又非以书卜老饕。

二载心交见如此,实与此情类相似。

不然退笔成冢亦何为,前贤多少快临池,虞褚颜欧偶见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诗人以“不爱家鸡爱野鹜”开篇,借以比喻自己对传统书法的偏爱胜过世俗的喜好,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接着,通过“为爱野鹜杀家鸡”这一夸张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为了追求艺术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

诗中提到“学力未深见未广”,表明了在学习书法初期的困惑与迷茫,以及对技艺掌握的不足。面对“涂成墨猪空有象”的批评,诗人并未气馁,反而激励自己要不断努力,克服“象作秋蛇春蚓形,或文浅陋语不经”的问题,追求更高质量的作品。

然而,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诗人也遇到了现实的阻碍。“何期索者集沓至,岂以此行为高致”,反映了社会上对于艺术价值的误解和不理解,使得诗人感到孤独和无奈。他感叹于“无乃嗜好俗浮沈,非因换鹅写来禽”,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认为人们过于追求表面的浮华,而非真正的艺术精神。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可怜刻楮年年苦,学书未就苦如许”。他不畏严寒酷暑,以坚韧的精神投入创作,展现了对艺术的无限热爱和执着。

诗中还提到了与朋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陈子本亦善点画,闻我斯言齐蹙额”这一情节,展现了朋友间的相互鼓励和支持。最后,诗人以“二载心交见如此,实与此情类相似”总结了这段经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探索的共同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情厚意和不懈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艺术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在逆境中坚守自我,追求真善美的过程。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月十九日去严州

果见严滩彻底清,孤舟来去怎忘情。

江如学派迂能达,山似诗怀看不平。

出水送君鱼知味,穿林识我鸟呼名。

双峰回首慈云近,亲舍今朝有阿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长至后一日奉东邑节孝姓氏总牌入祠,赋诗落成

两仪分乾坤,阴阳至理存。

生而为夫妇,肇始重人伦。

常变不逾节,死生安足论。

所以性天在,海陬协平均。

为妇全其节,为女孝于亲。

捐躯临患难,就义得归真。

我长苕霅间,趋庭时有闻。

阐幽扬毅魄,发显表贞魂。

烽火十数载,姓氏忽焉泯。

太岁在癸酉,招我有白云。

片片起古洞,道义为之根。

善哉顺地道,雅与德为邻。

惜历红羊劫,名半萎灰尘。

父母斯土者,臭味幸同群。

遗轶承残简,耆老徵献文。

隋宋迄今日,千百会纷纭。

曰贞烈节孝,大书列四门。

仅以贤寿著,未敢与明禋。

我作姓氏考,体例藉披陈。

次年一阳至,享祀升苾芬。

刲羊中堂屋,神兮降悽焄。

父老乐皞皞,妇孺话欣欣。

仪成礼未毕,有客情致殷。

叹自兵乱后,大义多沈湮。

夫妇之道苦,阴霾阳不振。

或以中道绝,或以末路分。

志气浸浇薄,非皆由贱贫。

廉耻丧习惯,非皆忘旧恩。

怛然闻斯语,使我额蹙频。

秉彝好懿德,善良今其熏。

敬为叙此意,敢告未亡人。

形式: 古风

将去东阳留别诸友用洛翘韵

阳生冬至又来春,遽唱骊歌拂袖尘。

飞雁搏沙原小聚,鸣莺求友听常新。

山林迎送偏劳我,翰墨因缘大快人。

临别开尊无限意,顿教佳酿失芳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留别李春皋阁学(其一)

秀气何年毓木香,士林争仰鲁灵光。

将周甲子琼林宴,早到公卿弟子行。

坐对孔山乔葛远,学习婺派吕朱长。

回头卅馀年前事,半入篇章人不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