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鹏鴳逍遥意,鸠鹰变化时。
物生良自足,天命本无私。
戚戚真何事,平平亦大奇。
相逢一笑粲,无语自心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豁达明理的情怀。开篇“鹏鴳逍遥意,鸠鹰变化时”两句,以鹏鹤自由翱翔和鸠鹰变幻无常比喻人生境遇的多变,以及诗人面对这一切保持的超然态度。"物生良自足,天命本无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法则的认同和信仰,认为万物各得其所,自然规律公平无私。
接着,“戚戚真何事,平平亦大奇”两句,则是对世间纷争与平淡生活的看待。"戚戚"一词常用以形容忧虑或烦恼,诗人通过这种表述暗示了对于过于在意外物或过分追求名利的反思,而“平平”则是对平和、平淡生活的一种赞美。这里的“大奇”,可能是指平淡中的不易发现的真理或者生命中的深刻体验。
最后,“相逢一笑粲,无语自心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间相见时的情感交流,虽无需多言,但那种心灵上的共鸣和理解是最为珍贵的。这也是一种超越语言的深层沟通,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内心的豁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宇宙的深刻洞察,以及他那种超然物外、自在飞翔的心境。
不详
小斋随分有琴书,此外萧然一物无。
地僻最饶閒意味,日长还得睡工夫。
四时风月吾心友,千里云山古画图。
天赐綵衣娱鹤发,箪瓢足矣更何须。
困虽有舌吾安用,贫到无锥乐更深。
百岁难逃少壮老,多思何益去来今。
弈秋岂必长先手,画史谁知独苦心。
一枕春宵方化蝶,三竿朝日又鸣禽。
鹊为晚晴喜,山如秋夜凉。
蝉声起竽瑟,云影散牛羊。
神理应难昧,民忧得自康。
平生蔬笋腹,不厌宿僧房。
水静回风度,天晴落日酣。
因随渔子艇,得憩野僧庵。
独饮不成醉,高怀无与谈。
微吟夜寥阒,一睡极清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