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绿柰匝茱幮,皂角穿萝屋。
犀槅钉明螺,眼底分朝旭。沅浦长,淇水曲。
处处难追逐。欲见有何由,簳蜡成红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以绿色的柰果(可能是指李子或类似的果实)和茱萸满布的帷帐开篇,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季节氛围。接着,诗人提到了皂角树穿过藤蔓覆盖的房屋,暗示了乡村的质朴与宁静。犀牛角制成的格子窗上钉着明亮的贝壳,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朝阳初升,色彩斑斓,充满希望。
接下来的两句“沅浦长,淇水曲”借用了沅江和淇水的意象,表达空间的辽阔和河流的蜿蜒,暗示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思念和难以追寻的遗憾。最后,诗人表达了相见之难,只能借助于竹竿做成的蜡烛,象征着微弱但执着的期待和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生查子》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体现了清代毛奇龄的诗风。
不详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碧玉蒲芽短短针。雀罗波底刺当心。
拔蒲归去水淫淫。
楫染绿苔疑掩袖,幔漂红露似湔襟。
晚风吹转北塘深。
溪女妆成出若耶。芹丝萍蔓逼流斜。
青苔石上浣新纱。
爱把单鬟捎竹叶,羞将双脸近荷花。
缇油前覆夜来车。
软红江波鸭子清。日迟游女遍江城。
红桥度烛缓相迎。
细马隔裙穿镫子,平船素手拨帘旌。
大堤春日往来情。
娇女新妆村艳浓。四枝鬟插石榴红。
出门还怕隔溪风。
石镜暗飞山后鹊,荻屏销画水边荭。
西施台馆碧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