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其二)

溪女妆成出若耶。芹丝萍蔓逼流斜。

青苔石上浣新纱。

爱把单鬟捎竹叶,羞将双脸近荷花。

缇油前覆夜来车。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浣溪沙·其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少女的清新画面。首句“溪女妆成出若耶”,以溪边女子精心打扮的形象起笔,暗示了她的美丽和对美的追求。"若耶"是古代地名,这里代指溪流,增添了诗意。

次句“芹丝萍蔓逼流斜”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女子如同流水边的芹菜细丝和浮萍,随波轻盈,流露出自然的娇媚。"芹丝"象征着女子的秀发,"萍蔓"则暗示她如水中的柔美。

第三句“青苔石上浣新纱”,写女子在青苔覆盖的石头上清洗新纱,动作轻巧,生活气息浓厚,也体现了她的勤劳与娴静。

后两句“爱把单鬟捎竹叶,羞将双脸近荷花”通过细节刻画女子的神态,她喜欢用竹叶装饰发髻,羞涩地避开荷花,展现了少女的羞涩和对纯洁之美的向往。

最后一句“缇油前覆夜来车”,以夜幕降临,女子为等待归来的车马细心地涂抹油彩作结,既写出她的期待,又暗示了生活的温馨与甜蜜。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清秀、活泼而又含蓄的江南少女形象,富有生活情趣和情感韵味。

收录诗词(401)

毛奇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字:大可
  • 号:秋晴
  •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23—1716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其三)

软红江波鸭子清。日迟游女遍江城。

红桥度烛缓相迎。

细马隔裙穿镫子,平船素手拨帘旌。

大堤春日往来情。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四)

娇女新妆村艳浓。四枝鬟插石榴红。

出门还怕隔溪风。

石镜暗飞山后鹊,荻屏销画水边荭。

西施台馆碧波中。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五)

绿满南园孔雀栖。重花叠叶不通飞。

小姑独出采蔷薇。

珥底珠儿徒刺脸,带穿贝子恐磨衣。

行行立立自寻思。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六)

丛鬓轻笼象格纱。曲尘巾皱翳朝霞。

愁听江阁按红牙。

簪管枉铰银盖叶,绣床空钉白团花。

游丝飞絮近天涯。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