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岁朝园寝遣公卿,学省班中亦摄行。
身逐陵官齐再拜,手持木铎叩三声。
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柏城。
却下龙门看渐远,金峰高处日微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早晨前往皇陵行礼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仪式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古代官员严谨的礼节和庄重的朝廷气氛。诗中运用了“遣公卿”、“学省班中”等词汇,显示出作者对于当时政治文化的深入了解。
"岁朝园寝"一句,设定了一年一度祭祀皇陵的场景,通过“园寝”二字传达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紧接着,“身逐陵官齐再拜”展现了行礼者的谦逊和敬畏之情,而“手持木铎叩三声”则具体描绘了仪式中的动作,增强了画面感。
“寒更报点来山殿”一句通过时间的推移,暗示了一种等待与期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清晨的寒冷。接下来的“晓炬分行照柏城”则描绘出晨光初照之下的壮丽景象,并且将自然光线与人造光源(晓炬)相结合,增添了一份神圣与肃穆。
最后,“却下龙门看渐远,金峰高处日微明”两句,则描写了行礼者离开陵寝后回望的景象。龙门作为皇陵的入口,象征着权力和尊严,而“金峰高处日微明”则让人联想到皇权的高度与光辉,以及时间流逝中日光的柔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仪式细节以及时间变化的精彩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又见帝城里,东风天气和。
官闲人事少,年长道情多。
紫掖发章句,青闱更咏歌。
谁知余寂寞,终日断经过。
游人欲别离,半醉对花枝。
看著春又晚,莫轻少年时。
临行记分处,回首是相思。
各向天涯去,重来未可期。
转转无成到白头,人间举眼尽堪愁。
此生已是蹉跎去,每事应从卤莽休。
虽作闲官少拘束,难逢胜景可淹留。
君归与访移家处,若个峰头最较幽。
正初天子亲郊礼,诏摄将军领卫兵。
斜带银刀入黄道,先随玉辂到青城。
坛边不在千官位,仗外唯闻再拜声。
共喜与君逢此日,病中无计得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