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丰陵

岁朝园寝遣公卿,学省班中亦摄行。

身逐陵官齐再拜,手持木铎叩三声。

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柏城。

却下龙门看渐远,金峰高处日微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新年之际,皇家园林里官员们前来拜贺,学馆中的官员也参与了仪式。
他跟随陵官们行两次跪拜礼,手中摇动木铎敲响三声以示敬意。
寒冷的夜晚,更鼓声从山上的宫殿传来,拂晓的火炬照亮了柏树林中的道路。
离开宫殿后,他看着龙门逐渐远去,金色的山峰上太阳微弱的光芒开始显现。

注释

岁朝:新年之际。
园寝:皇家园林。
公卿:高级官员。
摄行:参与仪式。
陵官:管理陵墓的官员。
再拜:两次跪拜。
木铎:古代学校或官府中用以召集的木制响器。
寒更:寒冷的夜晚。
山殿:山上的宫殿。
柏城:柏树林围绕的城市部分。
龙门:象征权力或地位的地方。
渐远:越来越远。
金峰:金色的山峰。
微明:微弱的曙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早晨前往皇陵行礼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仪式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古代官员严谨的礼节和庄重的朝廷气氛。诗中运用了“遣公卿”、“学省班中”等词汇,显示出作者对于当时政治文化的深入了解。

"岁朝园寝"一句,设定了一年一度祭祀皇陵的场景,通过“园寝”二字传达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紧接着,“身逐陵官齐再拜”展现了行礼者的谦逊和敬畏之情,而“手持木铎叩三声”则具体描绘了仪式中的动作,增强了画面感。

“寒更报点来山殿”一句通过时间的推移,暗示了一种等待与期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清晨的寒冷。接下来的“晓炬分行照柏城”则描绘出晨光初照之下的壮丽景象,并且将自然光线与人造光源(晓炬)相结合,增添了一份神圣与肃穆。

最后,“却下龙门看渐远,金峰高处日微明”两句,则描写了行礼者离开陵寝后回望的景象。龙门作为皇陵的入口,象征着权力和尊严,而“金峰高处日微明”则让人联想到皇权的高度与光辉,以及时间流逝中日光的柔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仪式细节以及时间变化的精彩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春日李舍人宅见两省诸公唱和因书情即事

又见帝城里,东风天气和。

官闲人事少,年长道情多。

紫掖发章句,青闱更咏歌。

谁知余寂寞,终日断经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春日留别

游人欲别离,半醉对花枝。

看著春又晚,莫轻少年时。

临行记分处,回首是相思。

各向天涯去,重来未可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胡山人归王屋因有赠

转转无成到白头,人间举眼尽堪愁。

此生已是蹉跎去,每事应从卤莽休。

虽作闲官少拘束,难逢胜景可淹留。

君归与访移家处,若个峰头最较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贺秘书王丞南郊摄将军

正初天子亲郊礼,诏摄将军领卫兵。

斜带银刀入黄道,先随玉辂到青城。

坛边不在千官位,仗外唯闻再拜声。

共喜与君逢此日,病中无计得随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