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二首(其一)

作花莫作菊,东篱成荒丛。

作木莫作松,孤高孰与同。

何如萧与艾,雨露亦丰茸。

节序暗易换,只恐是秋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探讨了在自然与社会中选择的不同路径及其寓意。首句“作花莫作菊,东篱成荒丛”,以菊花为喻,指出如果选择成为像菊花那样孤独、高洁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周围环境的荒凉与冷清,暗示了在社会中过于坚持自我、不妥协的代价。

接着,“作木莫作松,孤高孰与同”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与高洁所带来的孤立无援感,松树虽高大挺拔,却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通过松树的形象,表达了在追求高尚品质的同时,可能会面临与世隔绝的境遇。

后两句“何如萧与艾,雨露亦丰茸”,则转向了一种更为包容和适应性的态度。萧和艾,分别代表了蒿草和艾草,这两种植物虽然不如菊花或松树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在雨露滋润下也能生长繁茂,象征着平凡而坚韧的生命力。这表明诗人更倾向于一种随遇而安、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最后,“节序暗易换,只恐是秋风”一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同时也暗含对岁月无情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选择与命运,传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在追求卓越与坚持自我之间,如何找到平衡,既保持个性,又融入社会,同时又能顺应自然规律,过上充实而和谐的生活。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意二首(其二)

作鸟莫作凤,举世无梧桐。

作兽莫作麟,唐虞不再逢。

何如鸡与鹜,饮啄亦从容。

鼎俎久相候,安能长自雄。

形式: 古风

经言

朝出见歌舞,暮归见黄土。

此事未足奇,所奇在何处。

朝出见歌舞,暮归见歌舞。

形式: 古风

碛中三老咏(其一)

龙鳞积深泥,郁吟岂其志。

江海起胡髯,一喷天地沸。

弟死身独留,此中有深意。

不作文文山,徒然歌正气。

形式: 古风

碛中三老咏(其二)

读书抱区区,所争吾是人。

博浪偶不中,甘心东海尘。

万死存一卷,遇物吐其真。

手栽桃李花,将欲变荆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